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我國制造業可以嘗試走產品定制化之路
——訪民進會員、貴州典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章友軍
近日國家工信部將正式公布一個為期三年的“互聯網+”短期落實方案,這個方案的實施周期是2016年至2018年,其目標是建立并完善一個基于“互聯網+制造”的生態體系。
然而,近年來,尤其是2013年受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我國制造業空心化現象不斷加劇,產能過剩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據相關行業數據統計,我國目前24個行業中有21個已經有產能過剩的問題。紡織業、服裝業、鋼鐵業都是產能過剩的代表性行業。
“不過,我們國家的制造業面臨的問題與發達國家有所不同”,章友軍說,“發達國家雖然有好的政策和法制環境,但是經濟增長緩慢甚至負增長使得很多國家不斷爆發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失業率也不斷攀高,企業的生存環境在不斷地惡化。而我國經濟仍保持中高速增長,各種宏觀調控、經濟改革和刺激政策給制造業帶來了很多機遇。”
章友軍
我國制造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
“另外,我們國家的制造業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制造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章友軍認為,“西方發達國家代表的是高端制造,他們的再造必須要投入大量的人才和科研。比方,目前德國提出的工業4.0,美國的再工業化,他們的目的無非都是想控制高端制造產業。而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雖代表著全球最大經濟體之一,但制造業大部分還處在‘比學趕超’階段,只能想法引進更多的技術和人才來促進現有的制造業變革。”
章友軍繼續談道,“再有就是面臨的市場環境也不一樣。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技術全球化及貿易壁壘的放開,制造業也已是全球一體化,產品出現了同質化趨勢。發達經濟體面臨的是新型發展中國家自身制造業的自給自足,導致發達國家的產品出口量銳減,期望全球擴張其產業面臨不少困難,如風靡一時的諾基亞和索尼的衰敗就是例證。而我國制造業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取代發達經濟體在國內市場的侵占,同時利用低成本優勢邁出國門。典型的事例有2005年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2013年中聯重科收購全球干混砂漿設備第一品牌M-TEC公司,2015年吉利18億美元收購福特旗下沃爾沃。”
“還有就是企業生存環境不一樣。”章友軍認為,“發達經濟體基本都已經歷了犧牲資源和環境發展自身經濟的階段,而我國仍屬于以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為主的企業生存環境,對周邊資源和環境的犧牲在所難免,企業為此付出的代價相對較小。不過,這種發展方式還是越早轉變越好,最近全國范圍的霧霾爆表就是一個警示。”
生產制造個性化、定制化將成為常態
雖然我們面臨的問題與發達國家有所不同,但我國制造業進行技術升級與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品牌是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章友軍認為,“除了進行技術改造與升級之外,我們還可以嘗試走產品定制化、‘互聯網+工業’及精益化生產的轉型之路。提到轉型,我最近看過對央企中國建材集團轉型之路的報道,共有十三篇,中國建材集團可以說是我國制造業轉型的代表,我也非常佩服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的企業精神和做企業的智慧。”
“工業革命時代下的制造產業千篇一律,過多地削弱了消費者個性需求,隨著消費者自我意識的覺醒,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們國家的工業制造正在從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時代進入到了精益求精的定制化時代。新一代消費者從出生之日起就已進入崇尚自由和個性的生活,他們消費觀念的改變會迫使我們當下的制造企業不得不在生產方式上做出新的調整,將這種消費者的定制化需求納入到企業生產當中來。以往我們這些做企業的只會埋頭苦干,只管生產,產品進入市場之后,靠終端的推廣來帶動產品的銷售,一旦出現市場評估錯誤就會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而未來企業都能進入定制化時代,將產品的選擇權放到消費者手中,根據他們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加工生產,以銷定產。”章友軍舉例,“如中國建材集團下屬的嘉華特種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就為我國南海981鉆井平臺定制過超深級別的深海固井水泥,在渤海漏油事件中又為康菲公司定制過超細堵漏劑,為西藏羊八井定制地熱專用水泥等,這個企業就是在轉型過程中,在行業內首先提出了‘私人定制’的概念。”
“‘互聯網+工業’也是制造業企業的轉型方向。”章友軍指出,“《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互聯網+工業’時代,互聯網技術發展正在對傳統制造業造成天翻地覆的沖擊和改變。網絡可以實時感知、監控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使智能生產、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制造成為可能,生產制造個性化、定制化將成為常態,這必定是未來生產方式變革的方向。”章友軍興奮地說。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章友軍 制造業 產品定制化 個性化 定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