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新疆皮山地震災區實施“扶貧牲畜”等措施確保脫貧減貧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14日電(記者蔡國棟)“這輩子做夢都沒有想到,我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還能在城鎮創業增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皮山農場十連四排職工帕臺木·買買提明在80平方米的新樓房里高興地說道。
今年7月3日,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發生6.5級地震,和田、喀什兩地10個縣市嚴重受災。地震中,帕臺木·買買提明家里的3間土坯結構房屋全部倒塌。9月初,她們家就搬遷至皮山農場新區保障房里居住。入冬后,隨著天然氣管道的入戶,她家里的壁掛爐也開始供熱。
之前,除了4畝紅棗地外,帕臺木·買買提明全家主要靠丈夫在外務工的收入維持。受災之后,在皮山農場的幫助下,帕臺木·買買提明踏上了人生第一次自主創業之路,決定利用在農場新區生活的便利條件,在家里制作塑料插花。
沒想到一次全新的嘗試,不僅增加了家庭的收入,帕臺木·買買提明也完全改變幾十年的思想觀念。“以前我們都是‘等靠要’的觀念,現在才認識到要脫貧,必須先要轉變思想觀念。”決定要繼續闖市場的帕臺木·買買提明說,如果條件允許,她愿意帶著更多的連隊婦女創業。
搬進新樓房,有了新工作,過上了好日子……已成為皮山農場職工群眾家庭生活變遷的真實寫照。皮山農場場長阿不都力拜耳·約麥爾說,自2010年以年,國家和兵團先后投入1427萬元,年均專項投入475萬元,用于扶持農場發展優勢產業,積極幫助職工群眾脫貧致富。
卡德爾·艾力是皮山縣皮西那鄉災后重建中第一批搬進新建安居富民房的村民,在新房子度過了穆斯林的傳統佳節古爾邦節。然而,對于這戶僅有4畝核桃地的維吾爾族農民來說,眼前這座新房要在幾年前可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這次地震中,卡德爾·艾力家的土坯房全部倒塌。然而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嶄新的安居富民房就在原地建了起來。盡管享受了國家補貼資金,新房子還是花光了家里的積蓄,可老人一點也不著急,“明年還要給新房外墻貼瓷磚!”卡德爾·艾力說。
原來,近年來,在當地政府、援疆省市和駐村干部的幫扶下,卡德爾·艾力自愿搞起了畜牧養殖,從最初的1頭“扶貧牛”發展到如今的4頭牛、20多只羊。去年底,他還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成為村里小有名氣的養殖能人,吸引不少村民前來學習養殖技術。
不過,皮山縣的這些羊可不是簡單的贈送,而是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卡德爾·艾力認領的種母羊,以兩年為一周期,期間羊羔、羊毛歸他所得,到期后種母羊將交下一戶飼養;第二周期結束時,繁育的羊羔及種母羊才歸該戶所有,但須上交兩只健康種母羊,再繼續流轉至下戶,通過這種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帶動更多的農牧民增收。
“扶貧牲畜”只是皮山縣眾多扶貧方式中的一種。為實現精準扶貧,皮山縣各村都制定了庭院經濟項目“一戶一方案”明細表,詳細記錄每家的項目實施內容、價格、數量等,每一項后面都有一個紅色手印表示已經落實,完全改變了過去農民“給啥要啥”的情況,確保精準扶貧的有效性。
扶貧的最終目的是打造農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在產業帶動農牧民增收的同時,皮山縣還把勞動技能培訓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點之一。災后重建過程中,皮山縣扶貧辦計劃組織建筑泥瓦工技能培訓,實現了4個鄉鎮15個貧困村的373名貧困戶邊培訓邊就業的目標。
皮山縣委書記沈毅說,皮山現有貧困人口7.8萬人、2萬余戶,未來5年皮山將通過發展庭院經濟、勞務輸出和就近就地安置就業等方式,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新疆皮山地震災區 扶貧牲畜 脫貧減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