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讓農產品搭上農村電商的快車
在山東、遼寧、陜西、廣西等地,部分蔬菜水果出現“價低賣難”,白菜、蘋果、香蕉、梨等品種價格同比下降三四成,相關地區農民收入銳減,生產積極性受挫,甚至出現將蘋果喂雞喂豬、農民砍掉果樹、農產品爛在地里等現象。業內人士認為,今年農產品“價低賣難”的范圍和程度均比往年同期有所擴大,亟待從消費生產“兩端”共同發力破解這一難題。(12月8日《經濟參考報》)
農產品豐收本是農戶最開心的時候,但農產品頻頻滯銷,卻讓農戶很受傷,像不久前佛山十萬余斤火龍果滯銷,最后被倒入魚塘喂魚;今年年初廣西蔬菜主產區田陽縣大量的西紅柿無人采摘,最后爛在地里,讓人很無奈;近年來,類似的農產品滯銷困局在全國各地已屢見不鮮,碰到自然災害農產品“顆粒無收”有時候無可避免,但是“豐產”時卻碰上滯銷,對農戶來說未免太過“殘忍”,所謂“谷賤傷農”,“豐產”有時未必是“豐收”。
為何農產品頻頻滯銷?首先是農戶銷售途徑有限,渠道不通暢。在以往農戶大多收成后,依賴商家上門收購,如果是市場行情不好或者是“大豐收”,沒人上門收購就會出現滯銷現象;碰到這種情況,農戶自己拿到集市也賣不出好價錢,想運到遠一點的其他地方或者城市卻要支付高昂的物流以及折損成本。銷售途徑有限、渠道不通暢,農戶只能拿蘋果喂雞喂豬、砍掉果樹、或任其爛在地里。還有農民缺少市場信息,“農商”信息不對等,導致農戶在擴大生產時盲目性和缺乏預見性。農戶喜歡“追漲”,去年什么價格高,今年就擴大生產,扎堆種植、養殖,最后造成浪費。
如何使農產品走出滯銷怪圈,讓農民“豐產”、“豐收”?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拓展農產品的銷售途徑,暢通銷售渠道,讓“豐產”農產品走出去。在這方面政府可以通過搭建“農超”、“農商”等對接平臺,為農產品創設更多的銷售渠道。其次,農產品應該迎上“互聯網+”的浪潮。一方面農戶要及時掌握到實時訊息,把握農產品趨勢,合理安排生產種類和擴大生產規模。
另外要讓農產品搭上農村電商的快車,目前農村電商發展如火如荼,農產品也要快步發展農村電商,與互聯網接軌,比如借助“互聯網+”建立農產品電商平臺,并建立農產品食品全程追溯體系,讓網友吃到美味、可口、放心、綠色的農產品,這樣一來才能真正讓農產品“豐產”又“豐收”。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農產品 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