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深化改革夯實資本市場向好根基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實體經濟逐步觸底企穩、改革進程深入推進將成為資本市場前行的根基,而中國居民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優化也存在很大余地,在此過程中,隨著資本市場相關制度改革的展開,資本市場中長期向好值得期待。
資本市場的發展取決于實體經濟的增長與改革進程的推進。多位業內人士預判,未來相當長時期,經濟都將處在L型的底部調整期,但經濟結構內部將發生巨變,這將是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之源。
一方面,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的增長動能正在形成,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加。面臨經濟增速下行壓力,政府正在調動越來越多的政策手段應對挑戰,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另一方面,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時期,伴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地,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展開,巨大的市場潛力將不斷迸發,中國經濟可望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未來,中國將加大供給側改革。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日前表示,相比需求方面調控,供給側主要在于產業政策、資源配置的經濟結構調整,通過定向調控、鼓勵高新企業、提高勞動力素質,加快國企混改等方式,使經濟結構的調整更注重中期。
國泰君安相關分析師指出,從“供給側”來看,經濟增長的最終源泉是人和制度,人口紅利+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高增長的動力。以改革為例,繼第一輪家庭聯產承包、鄉鎮企業改革和第二輪分稅制、WTO、商業銀行改革之后,目前以財稅、金融、國企改革和簡政放權為代表的第三輪改革正在啟幕,隨著舊增長模式退潮和新興產業崛起,中國經濟已經處于轉型期的蝶變前夜。
業內人士指出,按照巴菲特所指出的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1:1到1:2的對應關系,5年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實現比2010年的近40萬億元GDP翻一番,即達到80萬億之際,A股總市值有望能達到100萬億元人民幣以上,這意味著將比目前的40多萬億元的A股總市值增長一倍以上。
在此過程中,中國的居民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優化也有很大空間。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日前指出,通過調整居民資產結構,可以實現發展社會資本、提高投資效率的目的。首當其沖的就是加強資本市場制度建設,讓更多的居民能夠公平參與股票投資,讓居民通過社會資本投資參與直接投資,享受經濟增長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正在加速推進。以注冊制改革為例,證監會最新表態,目前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有序開展,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正在組織研究與注冊制相關的配套規章和規則。業內分析指出,注冊制或將在審核、定價和監管上都會有新的改變和突破,一方面將推動股權融資崛起,促進轉型創新;另一方面將為資本市場奠定長期繁榮之基,推動估值趨于合理。
當然,對資本市場長期看好并不等于股票市場只漲不跌。股市運行有自身規律,監管者、投資者等市場主體都理應尊重市場規律,積極主動作為。
民生證券預測,明年注冊制將推動股票供給放量,股票市場有望迎來慢牛。上海證券認為,供給側改革意味著未來政策重心將放在通過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上,而需求側的刺激政策可能更多只是托底性質,這對于觀察2016年傳統產業的估值提升機會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野。供給側改革思路將弱化傳統行業二級市場估值束縛,并有利于在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行業內形成全球性品牌。
申萬宏源認為,創新是“十三五”規劃第一理念,2016年尋找新經濟中高景氣的子行業依然能夠貢獻超額收益,而2016年下半年可能出現的戰略新興板將再次點燃新經濟的投資熱潮。隨著轉型經濟在資本市場的幾何級數反應,新經濟行業的市值占比可能突破海外資本市場歷史占比,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深化改革 資本市場 供給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