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貴州:“十三五”扶貧開發“兩步走” 確保同步小康不掉隊

2015年11月25日 13:39 | 作者:王念 楊洪濤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新華社貴陽11月25日電(記者王念、楊洪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進入“倒計時”之際,貴州抓住貧困“硬骨頭”重點難點問題倒排工期決戰貧困,明確“十三五”期間扶貧開發“兩步走”時間表:第一步,到2017年底減少貧困人口300萬人以上;第二步,到2020年50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部摘帽,623萬現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精準扶貧劍指“硬骨頭”每年減貧超百萬

作為全國扶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貴州緊緊抓住貧困落后主要矛盾,將扶貧減貧列為“第一民生工程”。經過不懈努力,農村貧困人口由2011年初1149萬人減少到目前的623萬人,年均減貧超過百萬。

在扶貧攻堅的艱難歷程中,貴州根據實際創新工作機制,在全國較早探索精準扶貧的具體措施,持續推進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危房改造、生態移民、基礎設施“六個到村到戶”,同時有計劃地實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訊、小康電和小康寨“六個小康建設”。截至今年10月底,貴州“六個小康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1032.7億元。  麻江縣宣威鎮基東村71歲的村民文化書說,鄉鄉通油路、村村通電話,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生活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

“以前房子陰暗破舊。”住上了三層“小洋樓”的岑鞏縣水尾鎮大樹林村村民胡和平說,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他家規劃建成了約40畝的蔬菜基地,辦起一個小型養豬場,建起沼氣池,發展循環農業。

水電路訊等設施的不斷改善,為貴州農村同步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綠色扶貧挖窮根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

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5%、森林覆蓋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保住青山綠水、發展生態產業力推綠色扶貧,是貴州扶貧攻堅探索出的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的發展之路。

貴州喀斯特巖溶地貌分布廣泛,土地零散、貧瘠、破碎,耕種條件差。同時,貴州肩負著長江和珠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的重任。致力于實現“綠水青山生態美、金山銀山百姓富”,貴州牢牢擰緊生態保護的“緊箍咒”,在產業發展上力推“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理念,越來越多的窮山村吃上了“生態飯”。

地處云貴高原烏蒙山區巖溶地帶的赫章縣海雀村,曾一度毀林開荒把玉米等種到山頂,種出的糧食仍不夠吃。意識到不能陷入“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惡性循環,群眾在1萬多畝的荒山上種樹。如今,萬畝林地染綠了山梁,成為綠色銀行,群眾也逐漸擺脫貧困。

鳳岡縣田壩村出產的鋅硒有機茶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各地,并通過了歐盟463項檢測指標出口歐洲,同時打開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市場。人均兩畝茶園的田壩村,每年僅茶青產值就超過2億元,茶園觀光又帶來不菲的旅游收入,全村人均純收入過萬元。“茶旅一體化”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

“貴州重視生態建設,轉變扶貧方式,成為全國扶貧的省級樣板。”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

“四個一批”決戰貧困發起最后沖刺

扶貧攻堅推向縱深,剩下的貧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自然環境惡劣的深山區、石山區和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針對這一實際,貴州省委、省政府在“四個一批”上狠下工夫,發起決戰貧困的最后沖刺。

——產業幫扶一批“換窮業”。幫助有資源有勞力但無門路的貧困戶“換窮業”。對有勞動能力的310萬人,采取通過種養業、加工業、勞務經濟、旅游業、流通業和城鎮化就業等路徑,實現穩定脫貧。

——搬遷移民一批“挪窮窩”。貴州2012年啟動扶貧生態移民工程,3年來已有42萬多人搬出大山,接下來還將通過移民解決100萬貧困人口脫貧。

——民政保障一批“兜窮底”。加快推進扶貧、低保“兩線合一”,整體將210萬左右無力脫貧、無業可扶“兩無戶”納入民政兜底,到2020年實現扶貧和低保標準“兩線合一”。

——醫療救助一批“斷窮源”。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先行先試推行新農合、大病保險、貧困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舉措,逐步對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實行特殊醫療救助保障。

為了進一步摸清底數,今年6月以來,貴州啟動全省領導干部遍訪貧困村、貧困戶行動,對9000多個貧困村和623萬貧困人口的情況進行梳理匯總,剖析致貧原因,找準問題根源,研究提出對策建議和幫扶措施。

記者采訪看到,村里讓“精準貧困戶”上墻進檔,戶主姓名、家庭人口、扶持產業、脫貧時間等一目了然,《精準扶貧明白卡》通俗易懂,干部肩上責任清楚,群眾努力方向明確。(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貴州 十三五 同步小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