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學”比“大”更重要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胡海巖談大學人才培養之道

2015年11月10日 11:07 | 作者:羅旭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胡海巖(右)在為2015屆畢業生授學位。 郭強攝

胡海巖(右)在為2015屆畢業生授學位。 郭強攝

 

  9月19日,對北京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北理工”)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很多老校友自發回到母校相聚并探望師長。但除此之外,校園里幾乎一切如常。沒有盛大的慶典,沒有云集的記者,這所被譽為“國防科技高級人才搖籃”的學府,低調地迎來75周年華誕。

 

  沉穩、扎實、嚴謹,是北理工一向給人的印象。但北理工校長、力學家胡海巖院士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所談及的辦學理念,卻讓人耳目一新:“大學定位中‘學’比‘大’更重要”“解決創新問題須先解決科研誠信問題”“一流大學不是大而全,而是會取舍”。

 

res06_attpic_brief

 

  “我最反對學生忙著考各種技能證書”

 

  大學的本質是什么?大家可能都會想到以往關于“大師”與“大樓”的討論。對此問題,胡海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學是教師與學生的學術共同體。大學的本質應該落在‘學’上,而不是‘大’上。”

 

  曾任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洪堡學者、美國杜克大學客座教授的胡海巖在就任北理工校長之前,曾擔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多年,對于大學的本質與功能,他有長期思考。他強調,20世紀末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很多大學都把精力放在了“大”上,努力爭取各種資源,擴大辦學規模。這本無可厚非,但走完這一步之后,大學必須把更多精力放在學術追求上。

 

  “對于大學來說,人才培養是最重要的。”胡海巖認為,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這四項大學的主要功能中,人才培養是核心,另外三項功能必須與人才培養互動,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否則就有損于大學的健康發展。

 

  “大學應是一個學術共同體。”胡海巖強調,在大學這個“學術共同體”中,教師與學生是利益攸關的兩個方面。兩者的價值取向,應該高度一致。即教師的工作必須能夠促進學生成長,學生的求學亦可提升教師學術水平。

 

  胡海巖堅持,國家與社會賦予大學很多種任務,但大學自身要有獨立判斷,敢于作出正確的取舍。“比如,某些科研項目與人才培養無關,甚至會影響、削弱人才培養質量,那就不應該由大學來承擔,而應由其他研究機構去完成。”他說,“再比如,我最反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去忙著考各種技能證書。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不是職業技術學校,大學生不應為了急著就業而盲目追求各種技術技能證書。”

 

  堅持把“科研誠信”設為必修課

 

  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都在講,中國的教育出了大問題,導致年輕人創新能力不足。各類高校也紛紛從招生方式、教學模式、課程設置上進行改革探索。對于這個問題,胡海巖既主張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同時還有自己的看法:“當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盡如人意,原因有很多,但不必懷疑中國人的創造力,而要找準影響國人創造力正常發揮的原因,對癥下藥。”

 

  首先,他認為,“中國人創新能力不強”這個命題值得深入推敲。“美國頂尖科學家有多少是土生土長的?以我所從事的力學學科為例,美國著名大學中的許多頂級中青年學者來自中國。他們在中國接受了大學教育,甚至是研究生教育。中國教育界不應妄自菲薄,而應針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

 

  胡海巖說,如果去看看人均GDP水平、科技人員工資水平與我們大致相當的國家,就會發現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已位居前列。我們要有自信心,“兩彈一星”就是中國人自己干出來的。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預警機,其雷達性能在多方面位居世界領先,而它的總設計王小謨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就是北理工的畢業生。在共和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北理工都承擔著大量國防科技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產品研制的任務,只是由于涉密原因,有很多突出成果和“第一”不能公之于眾。

 

  當然,找原因也需要看存在的問題。胡海巖說,現在有些人搞假冒偽劣、網絡詐騙的手段就非常“厲害”,充滿想象力。北理工曾承接過北京考試院的任務——研究反作弊的信息技術。“我們基于一流的國防科技開展研究,發現對方的信息對抗手段十分‘高明’,還不斷有‘新突破’。由此看來,有些‘聰明人’的創造力不是沒有迸發出來,而是用錯了地方。”

 

  聯想到不斷曝光的學術品德事件,比如論文抄襲、科研倫理失范、數據來源不實、成果剽竊等,胡海巖認為,當前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與尊重的不足所帶來的危害,對科技創新的殺傷力非常大。

 

  當前全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與尊重不足,許多人作弊、抄襲而沒有承擔應有的法律責任。照抄別人的東西當然比自己去研究省事,而如果大家發現這么做不會受到懲罰的時候,誰還會去潛心研究和自主創新?“一個社會沒有基本法則,便會導致人人都是拿來主義。”他說,“中國不解決最基本的道德約束問題,不可能建立真正規范的學術生態,更不可能成為創新型國家。”

 

  胡海巖說,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他一直在觀察和思考。他們是伴隨著互聯網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與父輩相比,他們思想更自由,意識更獨立,敢于挑戰權威、解構傳統,志向理想和人生方式更多樣。“我相信,他們能成就比父輩更加精彩的人生。但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如果沒有道德底線的堅守,任意亂來的危害將難以預計。尤其是掌握前沿國防技術的大學畢業生,沒有道德底線是有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的。”

 

  也正因如此,胡海巖堅持北理工把“科研誠信”設為必修課。在2015屆畢業生典禮上,他這樣說:“我更關心的,是你們是否還堅守著對法制和道德的敬畏感,是否真正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愛心、有智慧、有能力的人。”

 

  做科研:聰明重要,還是認真更重要?

 

  一所大學要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中取勝,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來到北理工后,胡海巖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學校的特色更加鮮明,他將“創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學”作為學校的戰略發展目標。

 

  “前幾年,高等教育界一度重視大學的綜合性,對大學的獨特性有所忽視。”他說,“社會對人才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同大學人才培養目標也不同,不必非得統一思想,要讓百家爭鳴,允許各校找準自身定位,培養好社會需要的一類或幾類人才就行了。”

 

  不同人才要有不同的培養方式。長期以來,北理工特別重視通過實踐方式來培養人才,讓學生在實踐中把課堂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變成活的知識。同時,北理工也十分重視團隊精神的培養。“當今時代,重大創新成果不可能是一個人能做出來的。”胡海巖說,“現在已和當年牛頓時期大為不同,成才必須要學會與團隊協作。”

 

  此外,胡海巖更看重的是,認真、踏實的作風。關于做科研,一直有一個爭論——聰明重要,還是認真更重要?胡海巖建議,大家應思考一下二戰之后德國是如何重新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當年,德國的一流科技人才基本被美國、蘇聯“一搶而空”,剩下為數不多的人才擔當起了重建世界科技強國的重任。“或許他們個體上難以達到世界一流,但德意志民族那種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成果驚人。因而戰后的德國很快復蘇,再次躍升為世界科技強國。”

 

  近年來,從北理工走出了許多青年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他們身上,無一不體現出在校期間培養出的優秀品質——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專業精湛、真摯樸實。例如計算機學院畢業生徐一華,在校學習期間打下深厚的理論基礎,是北理工第一位“微軟學者”殊榮獲得者。他畢業后在北理工科技園創辦的“天準科技”,如今已成功上市,為蘋果公司等世界頂級企業提供高端精密測量設備。

 

  “正是有了一大批像王小謨、徐一華這樣的優秀學子,北理工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胡海巖不止一次對全校學生說,“希望你們在未來道路上,塑造執著,培養堅毅,時刻提醒自己再踏實一些,再認真一些,再嚴謹一些,以崇尚科學之心做好腳踏實地之事。” (羅旭)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胡海巖 大學人才培養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中科院院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