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國家行政學院專家點評五中全會公報系列之一
釋放新需求 創造新供給
通覽五中全會公報,令人印象最深刻是兩個字:創新,一共出現了27次。全會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在深刻掌握國內外經濟大勢、洞悉經濟發展階段性與規律性之上,所做出的高瞻遠矚之舉。
自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傳統依靠要素投入、需求拉動的方式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已明顯下降。要繼續保持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必須為中國經濟尋找新的發展動力。
理論研究表明,在一國經濟處于長周期的轉換點之時,以短期均衡為目標的需求管理已不能適應需要,而需要更加重視以長期增長為目標的供給側管理。近期我國的經濟形勢及其發展態勢已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全會審時度勢,前瞻性的提出要“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那么新需求從何而來?新供給從何而來?
一是來自現代服務業。經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已經歷了“排浪式”的變化,現在消費的熱點正轉向各類服務業。文化、旅游、醫療、教育等精神性產品,正在成為城市居民消費熱點。這方面的需求目前才開啟了冰山一角,未來空間無限廣闊,極具想象。相形之下,我國整體經濟對此的供給還很不足,這從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到處人滿為患、車滿為患的狀況,就看得很清楚。要打開這方面的需求空間,需要在服務業放開、事業單位改革等供給側方面,進行大量的深入改革。
二是來自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傳統產業改造,以及相應的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的生成。目前,互聯網在中國已展現出令全世界為之側目的強勁發展勢頭,是中國借以執第三次工業革命牛耳的抓手與最有力的支撐。當前,“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結合很有限,僅限于零售、金融、出租車等幾個有限的方面,諸多我國有著長期優勢的傳統產業還沒有“觸網”、“上網”,另外有著巨大需求空間的各類服務業,如教育、醫療等,一旦與互聯網結合,更是具有令人難以想象的巨大空間。要迎接這樣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相應的制度供給必須跟上,一方面要致力于打破影響創新與產業升級中一些陳舊的既得利益的阻撓,另一方面通過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待為傳統產業托住底,為其轉型升級贏得時間。
三是來自我國區域之間巨大差距的彌合上。我國地域廣大,各地發展很不平衡。東部一些地區已進入后工業化時代,而西部一些地區才剛剛開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彌合兩者之間的差距,也可釋放出巨大的需求。為此,一系列促進產業轉移、區域協同的制度、政策,應當盡快建立起來。
四是來自我國城鄉差距的縮小上。近年來,我國政府致力于縮小城鄉差別,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整體而言,城鄉二元結構仍然存在,無論是以收入、生活水平而言,還是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兩者之間的差距都十分巨大。縮小城鄉差距,是一個極其長期的過程,但通過逐漸供給、形成城鄉一體化的制度與體制機制,無疑是重中之重。
展望十三五,創新將貫穿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創新將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創新也將成為一切有志于成就夢想、實現人生價值的中國人的共同追求。一個創新的時代已經到來!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十三五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