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廣東省政協常委會議專題協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取長補短闖出廣東特色發展之路
本報訊(記者林儀揭春雁)原始創新能力偏弱,企業創新動力不足,創新政策難以落地……面對創新驅動發展道路上的眾多“攔路虎”,廣東該何去何從?日前,政協第十二屆廣東省委員會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召開,專題協商議政廣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廣東原始創新能力偏弱,這是制約廣東創新驅動發展的突出短板。廣東省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主任楊興鋒代表調研組發言時指出,首先是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目前廣東重大科學工程建成的只有1個,全省沒有一家國家實驗室;其次是高校、科研院所綜合實力不強,除去雙聘院士,廣東有院士36人,不到清華大學院士數量的一半,僅占全國院士總數的2.29%。
創新驅動發展難也和不少創新政策難以落地有關。專題調研報告認為,盡管近年來廣東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措施,多項改革舉措屬于國內領先,但在調研過程中,高校、科研單位和企業反映,不少創新政策落不了地。此外,由于政府作創新決策時,企業的參與度不夠,調研中有企業反映,有些創新決策“好看不好用”。
在發揮市場“無形之手”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注重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引領作用。報告建議,各級黨委、政府在實現發展動力轉換方面形成共識,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黨政一把手牽頭的創新驅動發展領導小組。同時,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實現管理服務創新,創新財政資金支付方式,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并且下大功夫營造創新環境,由政府打出“組合拳”,有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除了政府層面要花大力氣之外,報告還建議鼓勵企業投入創新,粵東西北地區主動接收珠三角的創新輻射,建立健全創新政策督查落實機制,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廣東創建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奠定基礎。
“中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沒有政府的主導走不到今天。”省政協常委、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院長曾其毅在發言時呼吁政府轉變職能,積極引領創新,在統籌協調、宏觀管理、政策扶持、環境營造等方面發揮引導和服務功能。
“廣東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應該唱好‘雙城記’。這‘雙城’指的是廣州和深圳,省政協常委、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劉紀顯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雙城要實施區域分工,避免同質化和重復建設。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來避免各自的短處,如利用廣州教育資源密集的優勢發展產、學、研合作平臺等。
省政協常委、廣東開放大學副校長孫平則認為科技成果的所有權問題是一個重要問題。“如果所有權是國家的,那么科技人員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在哪?”他呼吁提供法律的保障,讓科技人員能放開手腳去搞科技創新。
省政協委員、廣州市華德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明參加了調研,作為“國家政策的體驗者”,他深有感觸。“迫切需要打造崇尚創新的文化氛圍,打造一個崇尚創新的市場環境,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工作。”他以本企業參加科技廳資金資助申請的經歷為例,認為政府要改變財政資金支持方式,采取事前資助和事后獎勵等方式,激勵企業創新。
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指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黨中央提出的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是推動廣東省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取得突破的總抓手。這一戰略貫徹落實得怎樣,直接關系廣東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關系廣東省經濟社會在新常態下能否取得新發展。他強調,要充分發揮廣東改革開放30多年來形成的產業、市場和企業主體優勢,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與服務作用,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力,營造創新驅動發展的良好環境,不斷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見實效。
編輯:薛鑫
關鍵詞:廣東省政協常委會議 專題協商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