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明代為何流行扇畫?
明朝建立之后,民族壓抑的情緒一下子得到釋放,隨著社會相對穩定,物質生活豐富,文人的個性癖好有了展現的機會,一把扇子在手,出入茶樓酒肆,好生瀟灑優雅,文人似乎多了幾分書卷氣。
赤日炎炎,一扇在手,涼風拂面,沁人心脾。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在扇面上留下了精彩的題詩、書法和繪畫。經考證,利用扇面繪畫和題詩,始于明代永樂年間,盛行于明中晚期。上海博物館藏明代謝縉所繪的《汀樹鉤船圖》,是傳世的明代最早一幅扇面畫。
明代政治黑暗,統治者設立東廠西廠,錦衣衛是皇帝壓制士大夫階層和下層民眾的工具,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處于他們嚴格的監視之下,只要稍有拂逆,就會招致家破人亡,致使一些文人不敢在公開場合張揚個性和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能,便借助扇子畫,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傾瀉在尺幅之間,以此方式來躲避政治,交流藝術和碰撞思想。唐伯虎、文征明、沈周等人都喜歡在扇面上作畫題詩,于是文人扇子畫在民間廣為流行。
明代江南農桑經濟相當發達,市場空前繁榮,文人畫家的作品為市場廣泛認可,也為民眾所喜愛收藏,這使得文人可以潛心作畫,像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便是靠賣畫為生的,文人也有了玩世不恭的本錢。加上明朝不少皇帝本身就是玩家中的高手,擅長繪畫、詩詞歌賦,有的皇帝還精于繪制花鳥畫。宣宗朱瞻基 “萬機之暇,游心物理”,“鱗毛花卉,無不曲臻其妙”。著名的斗彩就是在他手里燒制成功,“宣德爐”更是傳為美談。皇帝對花鳥畫的愛好,有力地推動這一畫科的興盛。上行下效,民間文人自然也趨之若鶩,畫家為迎合皇帝對藝術表現的喜好,用心構思,精心創作,小巧玲瓏扇子畫便應運而生。
元朝外族入侵,很多漢人要保護自己女眷,把女人關在家里面,盡量讓她們少出門。明朝建立之后,民族壓抑的情緒一下子得到釋放,產生一種對民族遺產的過分推崇,導致了所有藝術的大復興。隨著社會相對的穩定,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文人的個性癖好有了展現的機會,一把扇子在手,出入茶樓酒肆,好生瀟灑優雅,文人似乎多了幾分書卷氣。而女子手持一把扇子,嬌美可觀,既可作為納涼之工具,又可作為遮羞之器物。上博藏有唐伯虎畫的一幅仕女執扇圖,仕女手持一柄不太大圓扇,扇面上繪有花鳥圖案,美人神情專注,悠閑自在。這是當時社會現實生活的寫真。
我們知道明朝資本主義萌芽已出現,商品經濟大潮涌來,大量情色小說流行,曾秘不示人的春宮畫,盛行于光天化日之下。政治黑暗,復加物欲橫流,文人畫家,要獨善其身,何其艱難。而扇子畫有其獨特的隱伏、展示、寄情、方便等諸多功能,于尺幅之間寄托無限情誼,遂成為文人雅士的必備之物,久而成為一種風俗,延續至今。(陳泉永)
編輯:陳佳
關鍵詞:明代 扇畫 海博物館 明代謝縉 《汀樹鉤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