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董剛:高職教育由規模擴張進入到內涵提升階段
面對“來勢洶洶”的應用技術型大學,高職教育將面臨怎樣的挑戰?生存空間是否被擠壓?高職教育何去何從?為此,本刊約請相關專家和部分實踐者談談他們的感想和經驗。
———編者
中國90后選手參加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
面對“來勢洶洶”的應用技術型大學,高職教育或許正應好好把握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轉型的適應調整期,明確自身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定位,繼續深化改革,注重內涵發展,通過優化專業設置,彰顯辦學特色,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為高職教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贏得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近年來,特別是國家示范和骨干院校建設項目啟動以來,高職教育在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專業設置、課程開發、資源建設、教師培養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特色突出的成果經驗,并逐步獲得社會的認可。與目前的高職教育相同的是,應用技術型大學也將培養面向現代生產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高級專門人才作為目標,體現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理念,將辦學定位與地方經濟發展對接;在培養模式上淡化學科,強化專業;注重技術應用、突出實踐教學;人才培養過程體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科學研究是以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應用技術研究為主。有所不同的是,應用技術型大學嘗試舉辦應用本科、專業研究生等較高層次的學歷教育,其所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要強于研究型大學,理論基礎和專業能力又強于高職院校。
較高層次的學歷教育、實用的專業技術技能、與高職教育相當的就業率等等現實優勢,必將使應用技術型大學對高職教育產生影響和沖擊。首當其沖的便是生源問題,隨著政策的調整和“人口紅利”的弱化,一方面,生源數量急劇減少,另一方面,本科招生人數連年提高。隨著更多的考生將目光鎖定本科學歷層次的應用技術型大學,本來生源就相對緊張的高職院校招生工作將愈發艱難,競爭將會更加激烈,部分高職院校將被淘汰,高職教育發展由規模擴張到內涵提升的拐點已經到來。
教育部推動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既順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又是對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的“再造”,應該說是正確、必要而且及時的。但是,由于許多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并非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其辦學理念、師資配備、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實訓條件、科研目標等與應用技術型大學的要求存在差距。因此,地方本科轉型勢必會遇到一些困難。而且,有些問題可能是短時期內不容易解決的難題。
面對“來勢洶洶”的應用技術型大學,高職教育或許正應好好把握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轉型的適應調整期,明確自身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定位,繼續深化改革,注重內涵發展,通過優化專業設置,彰顯辦學特色,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為高職教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贏得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高職教育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核心構成環節,首先應以科學定位為立足點,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并重,明確中等、高等職業院校和應用技術型大學的定位,錯位發展、“承上啟下”,不僅向下統籌好與中職銜接、協調發展的問題,還應向上、向更高的應用本科和專業研究生層次及領域擴展延伸,與應用技術型大學廣泛開展合作,共生共贏。樹立系統培養的理念,探索中高職教育接續專業、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對應銜接專業的建設;建立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課程互通體系;根據行業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探索多樣化的招生選拔機制,拓寬高職畢業生進本科應用性專業繼續學習的渠道,為培養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搭建“立交橋”,為社會系統化地提供由“初職、中職、高職、應用本科直至專業碩士”所構成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通道,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高職教育應摒棄規模化發展的舊思路,改革創新,注重內涵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向質量要效益,通過提升質量來拓寬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適時建立起高職院校整合退出機制,通過退出機制,淘汰一些辦學質量較低且缺乏辦學特色和自身競爭力弱的高職院校;通過資源整合,做大做強一批教學水平高、招生就業旺、社會聲譽好、服務能力強的高職品牌院校,催生勞動力市場不斷成熟,增強公眾對于高職教育的了解和認知,讓用人單位不再“唯學歷論”,讓生源的選擇更加多樣、更趨理性,更適合自身的特點和發展需要,不再一味地盲目接受本科教育。
高職教育還應繼續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行業為紐帶,逐步深化高職教育與行業的協作機制,以“互聯網+”、“兩化融合”、“中國制造2025”等社會發展進程作為契機,將專業建設作為抓手,大力發展緊貼產業升級、符合“工業4.0”發展趨勢、區域經濟社會認可度高、需求旺盛的“3D打印”、“機器人”等高科技新興專業,著力推進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彰顯職教特色,提升高職教育的服務能力。高職教育要實現科學可持續的發展,不能僅僅將目光局限于眼前應用技術型大學所帶來的影響,而應立足長遠、提升自身、緊貼需求、凸顯特色,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系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職業大學校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董剛 高職教育 應用技術 學歷教育 職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