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繃緊保護未成年人的社會之弦
6歲以下孩子不得獨處的禁令,以法律的形式提醒每一位家長或監護人,現代社會在日益發達進步的同時,風險也無處不在。生命脆弱,未成年人的生命更是如此。對家長而言,孩子成長的煩惱不僅在于如何撫養、教育,風險防范也同樣重要。
江蘇南京近日公布了《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草案)》,向社會征求意見。該草案明確列出了監護人的禁止性條款,禁止讓未滿六周歲或者基于生理原因需要特別照顧的未成年人獨處,或將未滿六周歲交由無民事行為能力等人員代為照顧等。
南京市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確不得讓6歲以下孩子獨處等條款,這種突出家庭及監護人責任的立法嘗試,對全面保護未成年人無疑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未成年人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自身合法權利和權益容易遭受侵害,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家庭呵護、社會關愛,也需要國家通過立法建立各種保護機制。
在未成年人保護立法方面,目前我國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專門法律,但相關法律規定多是原則性條文,較之建立全面細致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體系還有相當的距離。此次南京制定有關保護條款、禁止性條款及相關法律責任,是對現有法律體系的完善,在加強保護力度的同時,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保護的水平和能力。
南京市在國內率先對未成年人進行更為細致的保護,與其曾經遭受的切膚之痛有關。2013年6月,南京兩名分別為1歲和3歲的女童,被外出吸毒的母親單獨留置家中最終餓死,兩名幼女的悲慘遭遇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餓死女童等極端案例敲響了未成年人保護的警鐘,南京此次以地方立法明確了學校、社會、政府、司法機關尤其是家庭在保護未成年人成長中各自的職責,可謂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此次公布的《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草案)》中,未滿六周歲不得獨處的禁止性條款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與近期各地發生的一些慘痛案例也不無關系。今年入夏以來,兒童被困車內造成傷亡的不幸事件時有發生。7月23日,陜西富平一名5歲女童被忘車內,送醫后孩子出現接近腦死亡的癥狀,6月27日,湖南湘潭4歲男孩被父母遺忘在車內5小時身亡,車窗玻璃上滿是手指印。據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各地類似事件已至少發生了12起,造成5名孩子死亡,而這12起事件中,有9起發生在孩子父母的私家車內。這樣的數據表明,對未成年人的“家庭保護”方面進行立法規范,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南京對未成年人“家庭保護”進行立法規范,這樣的法規是否具備可操作性?有人對南京未成年人保護立法提出質疑,認為一個法律條款如果無法執行,將損害法律權威,還會造成資源浪費。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在我國,一般都認為,家長由于疏忽導致孩子傷亡的,無需承擔刑事責任?;蛟S是受傳統習慣影響,南京在立法中也沒有明確規定,監護人違反了未滿六周歲不得獨處的禁令,會受到什么處罰。
受現實環境影響,南京的立法嘗試難免有局限之處,但此次司法實踐的積極作用不應忽視。6歲以下孩子不得獨處的禁令,其重點不在事后的懲罰,而在事前的警示。這種警示的作用在于,以法律的形式提醒每一位家長或監護人,現代社會在日益發達進步的同時,風險也無處不在。生命脆弱,未成年人的生命更是如此。對家長而言,孩子成長的煩惱不僅在于如何撫養、教育,風險防范也同樣重要。
未成年人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國家的未來,發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一系列不幸事件,應該引起每一個家庭的警醒,引起整個社會的反思。這些警醒和反思最終應落實到法律制度層面上,才能讓保護未成年人的社會之“弦”繃到最緊,才能把意外傷害的發生降到最低。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保護未成年人 6歲以下孩子不得獨處 “家庭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