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陸忠偉:“永不再戰”的日本或不復存在
日本戰后70年走和平道路未變,從而打造出國家的金字品牌———“東洋瑞士”。道路之選擇,得益于戰后日本首相吉田茂的治國之道,即輕軍備、重經濟、與美結盟。歷屆內閣堅持道路自信,頂住戰爭誘惑,堅守憲法第九條,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并在和平憲法與日美同盟的微妙平衡之上,活用外交巧實力,維持70年的和平發展。然而,和平腳步卻于今裹足不前。
安倍政權16日不顧千夫所指,強行在國權最高機構的眾院通過安保法案,解禁集體自衛權,在憲法層面為攻擊性軍事政策保駕護航。軍事安全政策的調整幅度如此之大,前所未有。此舉亦將使日美安全合作升格為世界性軍事同盟。中國衡山半山亭聯云:“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登山如此,國家道路莫不如此?
日本護憲輿論尖銳指出,安保法案出籠,將進一步推動日本強化軍力,參加南海聯合巡邏、向盟國提供軍事支援;也可借此參與國際軍事行動,甚或肆意發起諸如奪島的獨立軍事行動。可見,如安倍政權得償所愿,日本軍力勢將破繭成蛹、長覬覦之心,致使“這一永不發動戰爭的國家不復存在”。
戰后,日本常有政客妄議調整“吉田茂路線”,并為此拋出“普通國家”、“美麗國家”、“民主之弧”等涉及基本國策的戰略外交思維,尤其是屢受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誘惑,常常高調
言兵。從這一歷史脈絡看,“安倍軍事安全學”的形成,應是有人“踱方步”、“搖羽扇”,或有股勢力推動他在地緣戰略大博弈時代,加強安全保障,仰仗美軍、美核護身,以確立對亞洲及中國的戰略優勢。
安倍內閣強推安保法案,必拿中國說事,將東海、南海問題與“中國威脅論”打包,認定國際格局及亞太力量均勢因中國崛起而變化。對此,必須為自衛隊亮劍松綁,使之與美軍互補,形成海空重兵投入西南方向、以陸基導彈封鎖海峽的軍事態勢。安倍之心,路人皆知:“中國威脅”成了日本再軍事化的王牌。
近些年,中日關系確實緊張,究其深層原因,實乃中國國力發展的“青春期”撞上了日本國力頹勢的“更年期”,“白馬王子”的微笑反引起“白發王子”的嫉妒與恨。正如自民黨前總裁河野洋平所言,“日中國力的變化,使日本對于是否要改變中國觀而感困惑,有時甚至不快。”可見,中日國力錯肩,日本應識高量大,承認中國崛起,而非氣盛聲弘,瑜亮心結,在安保上使絆子。
安倍內閣硬推安保法案的另一企圖,即迎合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漸進實現日美軍力“一體化”,為國家安全戰略服務。從野田政權起,日本就引進、部署了美國“魚鷹”垂直起降運輸機及第五代戰機“猛禽”,以增強遠東的空、海戰力,威懾中國。美國利用日本,自以為能加管控而對闖關不聞不問;日本借力美國,忘了常被美國外交“越頂”。“機正則泰,機亂則否。”不能不說,美國打造的雙邊+X的同盟升級體系是地區安全秩序的“落后產能”,合作含量小、破壞面大。
安倍內閣力推安保
法案,令憲法和平主義變質。面對國內沸騰民意,安倍狡辯稱,行使集體自衛權并未超越憲法框架,只是擺脫了“一國和平主義”束縛,致力于實行“積極和平主義”。問題是,沒有國民的信任安保政策難以推行,此乃和平國家所應遵循的根本。涌上東京街頭的學者、學生、教授、律師、工人和母親一致認為法案違憲。日本《每日新聞》最新輿論調查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較上月跌至35%,創組閣以來最低。
面對國民的“政治審判”,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表示,即使犧牲內閣支持率,也要在國會通過安保法案。對此,日本多數輿論認為,值此戰敗70周年之際,安倍內閣此舉實屬暴政,但“我們不能絕望,而要思考,現在身在何處,又該走向何方?”“把堅持了70年的和平再繼續堅守30年,進而實現百年和平。必須找到這樣一條道路”———堅定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自信,堅決維護憲法第9條的神圣性,使不戰旗幟永不倒!
(作者系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國際問題專家)
編輯:羅韋
關鍵詞:日本 安倍 中國 和平 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