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深受藝術“感染”可被誘發精神癥狀
美輪美奐的藝術品讓人深受感染,這種情感上的陶醉一旦超過某種程度,就會讓一部分藝術愛好者控制不住自己,出現頭暈目眩、魂不守舍,甚至出現幻覺和驚恐發作,發生急性精神障礙。藝術的強大力量并不只是比喻,洶涌而來就會考驗參觀者的精神健康,可以誘發“司湯達綜合征”、“魯本斯綜合征”之類的怪病。有精神心理專家估計,這些表現可能是特殊場景下人們癔癥發作,離開之后就會很快恢復正常。
疑似病例:女子襲擊《蒙娜麗莎》
2009年8月2日,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內人頭攢動。一名俄羅斯年輕女子從博物館買來一杯熱茶,突然隔著人群向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擲去。陶瓷茶杯正中2厘米厚的防彈玻璃,應聲粉碎,所幸《蒙娜麗莎》未受損傷。該女子隨即被保安摁倒在地,隨后移交警方處理。據報道,醫生們對女子進行了精神心理檢查,懷疑她患有“司湯達綜合癥”。
司湯達綜合征:藝術感染過度后發作
一些人去到藝術博物館之后,會被大量美輪美奐的藝術杰作深深感染,過分激動就會產生司湯達綜合征——他們感到十分焦慮,身體方面出現心跳加速、頭暈目眩、犯惡心,甚至暈倒;精神方面感到自己犯迷糊、喪失方向感、魂不守舍、失憶、幻覺,甚至出現驚恐發作。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心理學教授馬克·格里菲思博士介紹說,誘發司湯達綜合征的也可以是自然景色,例如落日的壯美。患者發病后變得癲狂,通常過上兩三天就會好轉,一般不需要治療。也有一些嚴重患者需要住院,接受抗抑郁等治療。
司湯達綜合征取名于19世紀法國文學家、著名小說《紅與黑》的作者司湯達,他曾到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圣十字教堂參觀了米開朗基羅、伽利略和馬基雅維利等大師的陵墓,又看到文藝復興繪畫大師喬托的壁畫,之后就感到狂喜不已,整個人恍恍惚惚,情緒過分激動,自述感到“生命被抽干了”、“走路害怕摔倒”。有學者研究發現,俄國文學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觀摩德國著名畫家荷爾拜因的名作之后,也有過司湯達綜合征的表現。
佛羅倫薩的烏菲齊美術館等景點就經常有參觀者出現司湯達綜合征,據調查,一部分患者之前就有精神病的病史。一名游客在佛羅倫薩的維琪奧橋上發病,出現了被害妄想,覺得自己被人監控、監聽。
然而格里菲思指出,司湯達綜合征尚未被權威的精神病診斷手冊認可。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科主任王德民表示,所謂司湯達綜合征并不是一種特殊的精神障礙,而是一些人身處特殊場景時,心理受到暗示而出現精神癥狀,可能是一某種類型的癔癥。這些患者見到藝術品之后突然癔癥樣的反應,出現頭暈、心慌、抽搐甚至精神錯亂,但持續時間很短,而且脫離環境之后癥狀就會消失。他建議容易發作的人避免接觸藝術品,如果非要參觀藝術品,就最好有人陪伴,以便提供心理支持。
魯本斯綜合征:
看到裸體藝術想入非非
意大利羅馬心理學研究院調查發現,在藝術博物館中的參觀者中有20%出現性興奮的感覺,即“春心蕩漾”,而不同地點人群中出現類似感覺的比例是:海灘43%,火車上22%,夜總會18%。該機構的心理學家提出了魯本斯綜合征的概念,取名于創作了《強劫留西帕斯的女兒》等著名裸體畫的歐洲著名畫家彼得·魯本斯。
研究人員稱,魯本斯綜合征是一種對藝術之美的自發反應,強調受影響的參觀者本來并無“淫念”。古希臘雕刻、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一些神話藝術容易讓人聯想到性愛,比抽象藝術更容易誘發魯本斯綜合征。意大利熱那亞的朵芮亞·特斯宮等美術館經常有藝術愛好者“發作”,負責研究的心理學家馬西莫·西可納博士稱,這類博物館的特點是通常人不多,讓人很輕松地參觀。
意大利米蘭大學心理學教授威利·帕西尼表示,文化的引誘作用自古有之,藝術品通常會激發強烈的情欲。人們去博物館本來就是一邊看一邊幻想的,看到一些藝術品之后想入非非并不奇怪。
編輯:趙彥
關鍵詞:司湯達綜合征 魯本斯綜合征 蒙娜麗莎 受藝術感染誘發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