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理財更比發財難?

2015年06月02日 11:10 | 作者:李長虹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理財更比發財難?(評論員隨筆)

  追求財富增長是個人和社會的目標,它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關中平原的農民們也許不知道這是哪個大經濟學家的經典名言,但他們對財富的向往,心同此理。

  最近闖入媒體視野的,是陜西興平市馬嵬鎮南留村的村民。這個800多戶人家的村子里,有上百人從2007年開始涉足證券理財,“麻將桌都沒人去了”。面對外界好奇的目光和各種解讀,這些“種莊稼照樣不耽誤”的農民甚是淡定。

  “跟城里人一樣”,這是無數農民曾經和今天的夢想。如果說以前更多的是跟城里人比收入、比福利、比消費,如今拜信息技術所賜,守著電腦也可以網上理財、搞電子商務,他們有了跟城里人一樣的生財之道。

  其實,即便是城里人,“生財之道”也談不上多順暢。“發財難,理財更難”,對于很多普通百姓來說,城里鄉下,并無二致。

  “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直到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寫進這段話,“財產性收入”這個名詞才開始名正言順地走進中國人的話語體系。往前數二三十年,它還屬于坐地收錢的“食利”行為,是要被逐漸取締消滅的對象。短短幾十年間,民間財富成倍增長,如何讓錢生錢,竟然成了一個問題。

  從政治經濟學上論證“財產性收入”的正當性和必要性,那是專家們的事。經濟上有結余了,錢不能總藏在床墊子下“抱窩”,財富只有流通起來才會增值,投資理財是逐漸富起來之后的中國人必然要做的選擇。

  從銀行儲蓄,到購買國債,再到購買股票、基金、期貨,直到投資辦企業……一步一步,百姓們的市場意識、投資意識、風險意識與日俱增,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趨完善的堅實基礎,也是一個現代市場經濟國家邁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投資不是只有收益,也會有風險。而風險,必須親歷了才有真切感受。

  稍微上了點年紀的人直到今天都會記得潘虹主演的《股瘋》,那部電影將上世紀90年代初“財竇初開”的市民們“炒股炒成股東”的情形勾畫得淋漓盡致。更加意味深長的是,生活中的潘虹據說也在生意中觸礁擱淺,一度情緒低迷。至于那些參與民間集資、一心享受年收益率50%以上的小本投資者,更是充分體驗到了血本無歸的慘痛滋味。

  關于投資風險,有這樣一個故事:屋子里有一筆巨款,巨款邊放著一顆定時炸彈。三個人進屋將巨款取出來之后,聽說有炸彈,一個人嚇得直伸舌頭,“早知道有炸彈,我是打死也不會進去了”;另一個人說,“這么多錢,我看風險再大也值得冒”;只有第三個人胸有成竹,“我早知道有炸彈,但我知道它什么時候爆炸”。

  “炒股跟種莊稼一樣,不能太著急”。當南留村的村民們也開始懂得這樣的道理,懂得“經濟方面的新聞和股市新聞、國家政策每天都得看,想掙錢了就得關心”,我們從中看到的,是人們“財商”的增長。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財商提升的背后,往往要交出或多或少的學費。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試水資本市場,隨著投資理財的意識日漸增強,我們打理財富的能力早晚會跟“小康水平”相匹配。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理財 投資 發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