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政協“搭臺” 區委“開門”
咨詢式座談“入駐”上海徐匯區委中心組學習會
本報訊(金蘭王泠一記者顧意亮 )近日,中共上海市徐匯區委中心組學習會在上海社科院國際創新基地召開。
一場學習會緣何“移師”創新基地?貫穿學習會的關鍵字是“新”:其一,新“面孔”多,上海社科院院長王戰、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孫福慶等經濟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朱志遠、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里等科學家以及部分全國政協委員等150余人“擠”滿了多功能廳;其二,新話題夠“分量”,徐匯區“十三五”規劃編制是主題,上海中心城區科技創新戰略突破口的選擇是議題;其三,新平臺很“重磅”,由區政協“搭臺”,聯袂上海社科院以及中科院上海分院等市級乃至國家級的雄厚智囊團隊審視區級“十三五”規劃編制。
區政協為了搭好這個臺,從年初開始,就與上海社科院合作開展了調研。徐匯區,坐落著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等國家級科研單位以及國家級漕河涇經濟技術開發區;幾十位院士在此工作和生活;它還是醫療大區,三甲醫院擁有數為上海之最。
“徐匯區的創新能力,是上海中心城區的縮影。”在一次調研后,區政協主席韋源感慨。“中心城區理所當然應該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場。”區委書記莫負春在審閱了區政協的相關調研報告后如是說。
兩位區領導一拍即合,促成了政協“搭臺”邀各方、區委“開門”聽群言的這次活動。
“國企、民企、外企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創新瓶頸。”上海社科院院長王戰一開口即語出“驚”人。他說:“以往政府層面每次落實創新發展戰略,往往首先想到國有企業。但國企的考核、任命、任期制度,決定其對創新缺少持續動力。外企主要是基于中國市場產品營銷的外圍創新,雖有一定的技術溢出效應,但不會觸及核心技術環節。民營企業理應是最主要、最具活力的創新主體,中心城區的民營企業數量不少,但多數集中于商貿、地產等第三產業,科技創新優勢不明顯。國企大而不強、外企強而不為、民企長而不大的現象,必須引起重視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里關注到徐匯區“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堅持四種基本思維,即改革思維、開放思維、戰略思維、底線思維。楊雄里說:“我覺得底線思維不容易理解。我注意到,底線思維所闡述的內涵跟其名目不契合,是不是可以把底線思維改成創新思維?我覺得應該營造一種氣氛,建立一種土壤,使得創新的思想能夠在經濟發展、產業發展、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自由地闡發出來,這點非常重要。”
在委員、專家、學者發言的過程中,莫負春示意工作人員把話筒交到他手中。他說:“今天的學習會很好,我們要把討論的過程融入規劃的形成。希望大家能認真學習,仔細聽聽委員、專家、學者的意見。”
編輯:薛鑫
關鍵詞:政協 上海市徐匯區委中心組 “十三五”規劃編制 創新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