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高中生拍個微電影又不會真的“懷孕”
“高中生懷孕”微電影被刪除事件中,如果連學校都不能正視“高中女生懷孕”,三緘其口,又怎能指望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呢?堵,從來不是辦法;疏,才是治療一系列青春頑疾的良藥。
13日,清華附中的學生們因為一部微電影“炸開了鍋”。一部由高二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微電影《YOUNG & BEUATIFUL》,由于講述了“高中女學生懷孕”的故事,在上傳門戶網站之后迅速被刪除。根據媒體報道,電影被刪除是因為片中出現了學校校服,學校擔心帶來負面影響,要求創作團隊刪除了影片。
據悉,這個微電影講述了一位高中女生在意外懷孕后,學校、老師、父母各方面的不同反應。就拿電影劇情的立意來看,學生的出發點本是希望通過一個虛構的懷孕故事,讓同齡人、家長以及老師們都能有所思考和啟發。
這個微電影是今年清華附中學生原創影片展映的參選作品之一。既然是一個激發學生創作興趣的平臺,理應海納百川。如果連學校都不能正視“高中女生懷孕”這樣的事情,三緘其口,還談什么教育?又怎能指望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呢?堵,從來不是辦法;疏,才是治療一系列青春頑疾的良藥。
因為出現該校校服,怕帶來負面影響,也是一種自私的表現。的確,在正規的影視劇中,會使用虛構的地名人名。但學生創作條件不可能那么充分,難道還讓他們去特意定制校服?同理,拍攝地點是不是也不能在本校?一所真正以學生為本,而不是所謂名譽為本的學校,不應有這種態度。
退一步講,拍“高中生懷孕”,就一定是為“高中生懷孕”正名嗎?就一定會帶來負面影響嗎?關鍵是,主創者是如何講述“高中生懷孕”這個故事的,能否給觀眾正確的啟迪和教訓。
中學生懷孕,在如今的校園里時有發生,和他們息息相關。這樣的題材,非但不該禁止言說,而且說得還少了。前不久,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我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低齡化問題突出,僅有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確的生殖健康知識。這樣的數據,一定程度上少不了“羞于言性”教育思維的貢獻。
一所學校理應有兼容并包的胸懷。更何況,懷孕題材也算不上什么另類,拍一下又不會真的懷孕,別把本來很正常的事情想歪了。
□王磊(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編輯:水靈
關鍵詞:電影 懷孕 學生 學校 微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