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浙江象山七旬新“愚公”五年鑿出千米游步道(圖)
原標題:浙江象山七旬新“愚公”五年鑿出千米游步道(圖)
干根才扛著鋤頭上山去開路。
干根才(右一)與他的隊友們。 (王伊婧 攝)
最近,象山縣黃避岙鄉龍嶼村的村民們驚奇地發現,每到夜里,村子里龍山公園后面的躍龍崗上就會出現星星點點的亮光。一些好奇心強的村民循著光亮上山,頓時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在海拔300米高的躍龍崗上,一條人工開鑿的黃泥路盤旋其間,長逾千米,逶迤蜿蜒直達崗頂。那些亮光是安裝好的一盞盞路燈發出來的。“老干居然成功了!”尋路而來的村民們驚嘆道。
開山源于單純想法
村民們口中的“老干”名叫干根才,今年72歲,曾經是丹西街道辦事處的一名職工,退休后就居住在老家黃避岙鄉。干根才矮小瘦弱、兩鬢斑白、樸實憨厚,然而就是這個貌不驚人的老頭卻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他一鋤頭一鋤頭地為村民們鑿出了一條游步道。這個當初被村民們戲謔為“癡人說夢”的想法,干根才花了5年的時間讓它成為現實。
“躍龍崗的北面就是象山港,站在山頂可以看見蔚藍的海水,不遠處的象山港大橋清晰可見,再遠一些還能眺望到對岸的奉化和鄞州。回望時,又能看見黃避岙綠油油的農田和附近數個村莊。風景相當漂亮。這樣美的景色如果不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實在是可惜了,所以我就決定在這山上開鑿出一條路,讓村民們登山覽勝。”5年前,就是這個單純的想法促使干根才在躍龍崗上舉起了鋤頭。
天天奔走山上山下
開山鑿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躍龍崗地形較為復雜,山上石壁陡峭、雜草叢生,干根才獨自一人“披荊斬棘”,一天下來只能開鑿出四五米長的距離。“這雜草砍得沒有長得快,新路辟出去沒多遠,先前開的路便又雜草叢生了,只好重新返工。”同村的王師傅告訴記者,自己是最早知道干根才開山鑿路的人之一,“當時,我也曾來幫忙揮過幾鋤頭,可是沒幾天就畏難放棄了,這對我來說根本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時,說實話,我并不相信老干能鑿出條路來。”
對此難以置信的何嘗只有王師傅一人,村里絕大多數村民也表示不相信,甚至連干根才的家里人都不相信也不贊同他的做法。“我的子女和老太婆怕我身體吃不消,常常勸我放棄,可是對于自己已經下定決心的事,再苦再難我也要去完成。”干根才眼神堅毅地說道。
5年間,為了盡快修好這條山路,干根才天天奔走在山上山下,嚴寒酷暑風雨無阻,不知弄壞了幾把鋤頭和榔頭。終于,他于去年年中鑿通了這條千余米長的山路,在山頂插上了紅旗。
壯舉獲得村民支持
干根才的這一舉動,深深地感動了張幫萬、盛云平、陳國平、錢萬國等村民,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組成了一支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開路志愿者隊伍。
大家一邊配合著干根才將初具雛形的路拓寬,一邊規劃著在山上建設配套設施。考慮到村民長時間登山會累,幾個人就在山上的竹林里就地取材,一起將配套建材抬上山,在半山腰附近的平地上造了個養生竹亭;想到登山人容易口渴,陳國平就自掏腰包買來水箱和水管等材料,把山泉水接到了竹亭旁邊;怕村民天黑走山路看不清道,大家就自籌資金2萬元,買來22盞3米高的路燈,靠人力搬運至山路上的各個點后,由村民張國恩負責安裝接電;山路兩邊的綠化不夠,干根才就自費買來桃李、枇杷等果樹秧200余株,種在了山路兩邊;木工陳國平和錢萬國,更是放棄了外出賺錢的機會,準備花一年時間全身心地投入建設……
“靠一個人能有多少力量,我也就是開個頭,讓大家都參與進來,合力開路。”干根才告訴記者,自從隊伍壯大之后,看到大家這么無私奉獻,自己的干勁也更大了,“如今來躍龍崗登山的村民越來越多了,還有不少鄰村的村民慕名前來。游人多了,我們更得加把勁把路修好。”
接下來,干根才打算把路基夯實,鋪成水泥路,然后沿途裝上扶手。如果可能的話,他還想在最高處建一個兩層樓高的瞭望塔,供游人登高望遠。“要完成這些還需要大量資金,我們得慢慢募集。所以我也不知道這條游步道什么時候才能真正完工,但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完成為止。”說到這,干根才語氣略顯無奈,卻包含著一種絕不退縮的堅持。
聲音
向干大爺致敬
抱著能讓村民登山覽勝、莫負大好風景的初衷,干根才心甘情愿地當起了新“愚公”。盡管眾人不信、家人反對,但他硬是拼著一把老骨頭,一鋤一鋤鑿出了一條千米游步道。干大爺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敬佩!
老人和村民們的前期工作已經做得差不多了,但要將游步道建得更安全些、更美觀些,還需要時間,更需要資金。筆者由此呼吁當地政府有關部門,能否伸出援手,幫老人和村民一把,在圓上干根才老人畢生夢想的同時,順帶為村民及游客營造一個休閑健身的好去處。記者 王伊婧 通訊員 鄭勤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干根 村民 鑿出 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