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討論回歸理性

2015年04月09日 09:19 | 作者:陳章良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轉基因走向大眾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對科學家和媒體都是一個考量。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其中“加強轉基因科學普及”屬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自2007年至今9年來,中央一號文件里6次提到轉基因技術,表明了中央對轉基因科研技術的態度。

  這些年來,轉基因技術被卷入輿論漩渦,爭論不斷,甚至被妖魔化。公眾談“轉”色變,甚至產生了緊張、恐懼和抗拒的心理。一項調查顯示,超過70%的國人對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持懷疑態度。因此,能夠讓公眾理性全面地看待轉基因技術和產品非常必要。

  公眾的態度其實不難理解。其一,轉基因技術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公眾往往看不懂。其二,科學家專注科學研究,但不擅長做科普,或很少與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其三,對于一項新事物,人們審慎視之、爭辯討論很正常,何況還是關乎食品安全、大眾切身利益的事物。

  筆者認為,關于轉基因的爭論在短時間內不會停息。轉基因的大規模推廣有待時間檢驗,國際上也沒有完全放開,這方面的討論無可厚非,但如果就此放棄理性溝通、讓這項技術擱淺于無休止的爭辯中,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阻礙科技發展。

  首先,研不研發的問題已不需要討論。轉基因技術是全球生命科學的前沿技術,也使農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世界農業大國,我國在耕地面積不增的情況下,人口不斷增長,糧食供求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進口壓力越來越大。應當想辦法提高農業產出效率,加快推進包括轉基因技術在內的農業生物技術。倘若在這方面落后,一旦有一天轉基因全面放開后,中國的玉米、大豆等幾乎所有種子都將迅速被外國控制,糧食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

  其次,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轉基因。轉基因技術是運用科學手段從一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轉入另一種生物中進行基因重組,從而產生特定的具有優良遺傳性狀的物質。這種技術最早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迄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判斷轉基因是否安全的關鍵在于轉的是什么基因、該基因產生的蛋白質有沒有害。

  轉基因轉的主要是兩種基因。

  第一種是抗草甘膦(除草劑)的基因。這種基因可以確保噴灑除草劑后大豆不受影響。這個基因產生的蛋白質不是新物質,而是大豆本身攜帶的,可以把除草劑分解掉。

  第二種是抗蟲害基因。將其他物種中的有用基因導入到棉花、水稻和玉米上,這個蛋白質來自蘇云金桿菌。例如棉花為防病蟲害需要噴農藥,現在轉入一個殺蟲的基因后,其產生的蛋白質能消滅害蟲,可以減少農藥用量和生態污染,棉花的產量也得到提高。

  聽起來似乎很可怕,能殺死蟲子的基因卻對人無害?道理很簡單,蘇云金桿菌的蛋白質到人類腸道里完全分解為對人體無害的氨基酸。

  也常有人說,雜交和轉基因是一回事。事實上,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育種方式。雜交育種是兩個不同種群、不同基因型個體間進行雜交,一遍一遍去試種篩選。轉基因育種則是分子級的育種,要從細胞中提取DNA鏈條,把DNA鏈條中的基因去掉哪一端或者加上哪一端,使它的品種產生優良性狀。

  各國對轉基因的認識都經歷了一個過程。轉基因剛在美國出現時,人們也質疑這種食品能不能吃,不少民間組織都提出反對。從美國和歐洲的經驗來看,轉基因產品在進入市場之前都有嚴格的評估和管束。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衛生、食品、農業、環保等部門曾介入轉基因科研,通過認真分析動物實驗的所有數據,對除草劑基因和抗蟲基因做了詳細的評估后,認為轉基因是安全的,才批準投入生產。

  目前關于轉基因的討論中有一點很有價值,就是市場上流通的轉基因食品應當有標識,讓老百姓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目前,我國已經批準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和木瓜。由于國內爭論激烈,我國的水稻、小麥、玉米都沒有實行轉基因。2014年我國進口大豆超過7100萬噸,大部分是轉基因的。我國批準進口的國外轉基因農產品主要為大豆,以及油菜子、棉花和玉米。

  總之,轉基因走向大眾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對科學家和媒體都是一個考量。科學家要有科學普及的能力,通過講解和溝通來“揭秘”轉基因技術;媒體要秉持客觀理性的立場,搭建好科學與公眾之間的橋梁。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副主席)

 

 

編輯:水靈

關鍵詞:轉基因 技術 討論 理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