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稅、費、罰占了近一半成本” ———個民營企業家梳理的民企負擔
一瓶果汁飲料,果汁成本占零售價多大比例?
蔡曉鵬給出的答案是低于10%。“消費者買一瓶飲料花3塊錢,水、果汁和其他添加劑等成本不會超過3角錢。成本控制好的話,好一點的一個飲料瓶三四毛錢就夠了。加起來,飲料的物化成本只占20%左右。”
那80%呢?
12月9日,北京金百瑞果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曉鵬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農業企業的毛利率很少能超過10%。其余的成本中,稅費和各種各樣的罰款占去了一大部分。
這是一本怎樣的賬呢?
算不清的稅
稅收的基本特點是法定、無償、強制。數額清晰、算法明確是它的基本要求。但具體落實到農業企業,特別是中小微農企,就不一定都能說清楚了。“除了營業稅納稅基數容易確定,部分享受所得稅、增值稅免征待遇外,其余的往往就是一筆糊涂賬。”蔡曉鵬說。
所得稅不容易算清的根本原因,是廠家很多原材料采購行為缺少合法會計憑證,稅前成本無法真正在會計核算時得到完整反映。
“我們有一部分產品是飲料,主要原材料成本是果汁和水。水好說,有水表控制,有發票。但果汁采購時,農戶基本上都沒有發票。”
蔡曉鵬說,只要從農戶手中采購原料,這個問題現在就無法避免;即使自建種植、養殖基地,只要交易對手是農戶,比如支付土地承包費,拿到合法發票的可能性也幾乎沒有。沒有合法會計憑計,這部分成本就不能在計算所得稅時列入成本抵扣,即使享受減半征收,這部分成本仍然相當于增加了10%左右。
增值稅情況也類似。
蔡曉鵬說,相比其他工業產品17%的稅率,初級農產品享受13%的增值稅稅率。但實際上能享受到多少,并不一定。“關鍵是采購時,客戶基本上不可能有進項稅發票開給我們,但銷售時廠家按規定還要開銷項稅發票。本來增值稅稅率是按兩者差價繳納,現在沒有進項稅這個基數,企業怎么交得起呀!”
蔡曉鵬說,解決所得稅難題的辦法是同稅務機關協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真要是嚴格依法辦事,按照會計憑證調賬后繳企業所得稅,企業早就死了。”
解決增值稅的問題,除了與稅務機關溝通,蔡曉鵬還從同行那兒學了一招:通過一個中間公司走一道手續,拿到進項稅發票。“與實際發生的成本相比,要高出不少。他給你開這個票,也是需要成本的。”蔡曉鵬說。
稅收問題雖然麻煩,蔡曉鵬卻從來沒感到頭痛。“因為這是企業的法律義務,既然做企業就會考慮到這一點。”蔡曉鵬說,最怕的是有關部門拿稅收借題發揮。
他講了一個親身經歷的事。
2008年下半年,他投資的一個農業科技公司跨區籌建新工廠,在辦理稅務登記轉移手續時卡了殼。辦事人員就是一句話:辦不了。
這下可把蔡曉鵬難住了。因為無論是申報QS認證,還是申報水電、環保、消防等手續,稅務登記都是必要的前提。結果,工廠竣工一年多還沒法進入實質性審批程序。期間,當地稅務稽查大隊還查封了公司賬簿,凍結了企業賬號。企業最后付了5萬元中間費用才拿到轉遷手續。
說不準的費
企業一年要交多少費?蔡曉鵬的答案是“說不準”。
“說不準”的情況分兩種,一種是“按照有關規定收的”,另一種“就是胡來的”。
最近,金百瑞的一個加工廠與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發生了一次小摩擦。“他們說有文件要求,每周都要抽檢一次。這簡直要了我們的命。我們是小品種、多批次產品。200個單品,每個品種按規定要抽取10份樣品,每周樣品成本就要六七萬元,我們這個廠子一年的利潤還不夠付抽檢費用的呢。”蔡曉鵬說,我讓他們拿文件出來,他們拿不出來。
產品和機器定期監測和抽檢,是很多國家食品行業監管的一個通行做法。“我們的問題是,有些做法與保證食品安全沒關系,卻大幅增加了企業成本。”蔡曉鵬舉例說,工廠里的每臺電子秤每年都要強制檢測一次,費用為360元,這個價格可以買三臺電子秤。我們這樣的小工廠,就有一二百臺這種電子秤。
蔡曉鵬苦惱的還有“不速之客”。“公司在京郊原來有個果園,2010年到2012年間,每月都有幾撥各區縣質檢部門的執法人員抽檢,每次都挑最貴的成箱高檔商品當成抽檢樣品拉走。去年公司干脆就把基地遷往河北了。”
蔡曉鵬碰到更離譜的,是“有些部門的公務員,用‘不作為’的方式逼企業拿好處費”。
2012年,蔡曉鵬的兒子負責投資一個小漿果水吧連鎖示范店。按照最初的規劃,幾個股東預算投資100萬元,地址選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個臨街底商。僅有20平方米的鋪面,每年租金60萬元。交了全年租金、裝修完后,環保、消防、食品衛生三項許可證竟然用了11個月時間。
剛開業1個月,房租、人工、裝修花費加上疏通關系的費用,100萬元預算就全部花干凈了。此時,幾個股東們也沒有心情再投資了,小店轉手了事。
類似這樣的情形,蔡曉鵬自己也碰到過。金百瑞的一個干果企業標準備案,前后一年半才獲得通過。
從申報開始,金百瑞就遇到了阻力。該公司水果干制品企業標準原來在2009年已經由質監部門審查批準備案。2013年6月,主管部門變更后,要求企業重新申報。結果,一開始該部門就以各種理由拒收企業上報文件。
“公司指派專人一年跑了近50次,最后和經辦人達成妥協條件才受理。”蔡曉鵬說,當時經高人指點才明白,公司申報時的專家名單,要從新主管部門提供的專家中選擇才行,原來那些專家即使經驗豐富也不行。結果顯示,除了專家人選不同,標準內容無一項改動。
莫名其妙的罰款
“有些名義上是商業收費項目,其實中間很大一部分是被不法收費拿走了。”蔡曉鵬舉例說,我們的物流成本在20%左右,國外競爭對手的成本在10%左右。一個顯著的差別是,我們的物流環節不合理費用太多,而且隨意罰款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
到了超市,銷售商還會要求廠家提供食品流通許可證之類的許可批件。“不是他們難為人,如果廠家沒有,被執法人員發現會罰他們的款。當然辦證是應該的,問題是辦食品流通許可證名義上不收費,但檢測要收費,咨詢也要收費。”蔡曉鵬說。
蔡曉鵬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曾在商業部、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農業部等單位任職。“上世紀90年代辭職務農,現已退休,在幫年輕人把握企業方向,保駕護航。”蔡曉鵬自言,知法、守法,善用法維護正當權益,更喜歡用法治思維來思考當下面對的問題。
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很多業內人士愿意請他來出主意。他也因此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某區節水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會以某廠區一個水龍頭滑絲,一分鐘滲水超過七滴為由,做出罰款2萬元的決定;某區環保局的執法人員,會以棄用多年的取暖鍋爐煙囪仍有灰塵為由,要對企業做出罰款10萬元的決定;還有某區的城管人員以在工廠圍欄內側張貼招工告示影響市容為由,提出要罰款1萬元;某區工商局工作人員以企業注冊資金第二批注入時間延誤一天為由,要罰款30萬元。
這些罰款,數量不一,依據各異,但讓蔡曉鵬不理解的是,有的企業交了罰款之后,要想下次不挨罰,就要承擔一些額外負擔。比如,將每年更新消防器材的業務包給消防人員指定企業,將垃圾清理包給環衛人員指定關系戶,等等。這些指定企業的共同之處是,收費標準無一例外都要比市場價格高。
“全球食品安全監管的經驗表明,以生產結果監管為導向,兼顧一定程度的過程監管,要比監管生產主體的生產過程,效果好得多。”蔡曉鵬說,雖然近些年遇到的問題不少,但我們已經認識到問題并且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這就是巨大的進步。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三張清單,即權力清單、負面清單和責任清單,其實正是私法上“法無明文禁止均可為”、公法上“法無授權不可為”兩個原則的體現。只要我們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現在遇到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小資料
農業企業面臨的前置審批環節涉及的部門和項目(部分):工商、稅務、法人代碼證、商品條形碼、產品標準備案、商標注冊、消防、水質檢測報告、計量器具檢測報告、產品質量檢測報告、環保審批文件、鄉鎮政府審批報告、食品檢測工培訓證書、員工健康證書、原輔料質量檢測證書、食物質量檢測證書、所有供貨企業全套資質證書及生產許可證、機械設備清單、機械設備供貨商資質全套文件、廠房平面圖全套產品、工藝流程圖全套、質量管理文件全套、檢測儀器清單全套、生產記錄全套、出庫清單全套、銷售記錄全套、顧客投訴及處理記錄全套、平面空間質量檢測(溫度、濕度、)全套、設備檢修記錄全套、生產設施清洗記錄全套、員工考勤表全套、計量儀器檢測記錄全套、產品從原料到出庫各環節流轉出賬全套等等。
編輯:羅韋
關鍵詞:蔡曉鵬 成本 民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