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圍棋大師吳清源在日本去世 被譽為“昭和棋圣”
圍棋大師吳清源被授予“和平發展貢獻獎”。
來源:澎湃新聞網
據日本讀賣新聞12月1日消息,圍棋大師吳清源先生,于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1點11分,在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內的醫院去世,享年100歲。
吳清源1914年5月19日生于福建省,7歲學棋進步神速。1928年赴日,棋藝增進后開創“新布局”,并以此對現代圍棋做出了革命性貢獻。
從1939年至1956年,圍棋界進入了絕對的“吳清源時代”。這17年間,吳清源憑借個人之力,空前絕后地戰勝了全日本最頂尖的7位超級棋士,被譽為“昭和棋圣”。他的傳奇經歷曾被搬上電影銀幕。
吳清源大師始終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并于2014年8月25日被中國人民對外友協授予“和平發展貢獻獎”。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11月26日報道,11月23日,吳清源大師百歲壽辰慶祝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數百位社會各界人士為吳老先生祝壽,物理學家楊振寧、京劇藝術家梅葆玖、影星張震等到場送來祝福,吳清源女兒吳佳澄到場感謝大家的祝福。聶衛平等中國圍棋界眾多知名人士也到場祝賀,王汝南代表中國圍棋協會授予吳清源圍棋發展杰出貢獻獎。
資料:吳清源自述為什么三次改變國籍
四書五經
我正式的名字是"泉","清源"其實是我的字。無論是"泉"還是"清源",都是和水有關系的文字。這或許是因為我出生的那天正好遇上了洪水的緣故。
我的生日是農歷五月。在我出生地的福建省,農歷五月正好是雨季。在傍晚時分經常打雷。特別是我出生的那一年,據說雷雨特別厲害。母親是把兩張八仙桌并起來,在上邊鋪上布墊,才生下我的。
母親特別討厭打雷。在懷我的時候,一聽到雷聲,就沒有了食欲,什么東西都吃不下去。小時候,我體弱多病,或許與此有關吧。
我出生后不久,我們一家就搬到了北京。四歲的時候,我得過疝氣。原因是我和哥哥一起玩,我扮做馬,哥哥騎在我身上,他不斷地叫我跳、跳。結果用力過度造成了疝氣。我的一位親戚是醫院院長,所以,我住進協和醫院接受了治療,協和醫院當時是和美國合作的。但是因為我自作主張解下了治療用的繃帶,所以最后疝氣沒能完治愈。因此,我后來一直都不能進行劇烈的運動。
在北京,父親經常去上兩三個小時的班就趕回家來。與工作相比,父親更熱心于對我們兄弟三人的培養。
清朝奉行科考的選拔人才制度。父親也是學四書五經長大的。《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為四書,《易經》、《詩經》、《書經》、《禮記》、《春秋》是五經。這些都是儒教的經典。
我出生的時候,科舉制度已經被取消了。盡管如此,父親還是很早就為我們請了家庭教師,教我們兄弟讀四書五經。當時我還只有虛歲五歲。
在書房里,我們兄弟三人一起上課。為了便于監督,父親也和我們一起聽課。學習是從早上8點開始。我的年齡最小,和大哥相差四歲,和二哥相差兩歲。因為年紀小,所以要跟上哥哥們的進度是很不容易的,非常吃力,實在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背書,就是把書拿在背后,嘴里背出書中的內容。我怎么也記不住,往往要弄到半夜12點才能結束。祖母經常為我說情,說"已經差不多了,可以了"之類的話。
圍棋啟蒙
我開始把圍棋放到圍棋盤上是七歲左右的時候。兩個哥哥也一起開始學棋。圍棋的學習,我的明顯比哥哥們快。
因為父親在日本留過學,所以對日本圍棋界的情況很了解——比如圍棋發展得很快、也有職業棋手等等。父親從日本還郵購了許多棋書,有幕府末期的棋圣秀策的百局棋譜,也有"方圓社"發行的《方圓新報》合訂本。
圍棋的學習也是從早上持續到晚上。一只手拿著沉重的棋書,一只手打譜。一會兒手腕累了,就換另一只手,就這樣不停地交換來交換去。因為看不懂日文,解說部分就由父親讀給我聽。棋譜基本上擺一遍也就全記住了。
因為長時間地持續拿沉重的棋書,所以我兩只手的中指都變形了,略有些彎曲。
再也沒有更讓人高興的事了,我不再挨父親的板子了。因為進步得比哥哥們快,比起念四書五經,學圍棋是件快樂的事。
那樣的日子,一直到父親病倒為止。
段祺瑞
父親是1925年去世的,當時他才33歲。那年我11歲。父親得的是肺病。雖然在家里調養,但自吐血之后,他很快就去世了。
在父親身體還沒有變壞的時候,父親帶我去過北京的一家名為"海豐軒"的棋社。在家里看見我學圍棋進步神速,父親也許就開始想培養我往那條路上走。我在棋社和當時中國的一流棋手顧水如、汪云峰等下了受五子棋。
顧水如老師那時帶我去過段祺瑞的府上。段祺瑞是親日派的軍閥政治家,是北京政府的國務總理。段祺瑞十分喜歡下圍棋,每周的星期天一大早,棋手們就都會去他家和他一起下棋,之后一起吃早飯,這已經成為了慣例。
我也和段祺瑞下了棋。我開始并不知道他的棋力如何,只知道他下棋很快。看我是孩子,他就下無理手想欺負我,最后我抓住了他的破綻,贏了那盤棋。但實際上,他喜歡贏棋。大家知道他這個脾氣,為了討好他,就都故意讓著他,輸給他——沒想到卻讓我這樣一個毛孩子贏了他。
輸棋之后,段祺瑞的心情大壞,一個人進屋去了,之后再也沒有出來。那天早上的早飯也沒有和我們大家一起吃。但因為答應過以學費名目給我錢的,所以第二次見他的時候,我直接對他說:"請給我學費。"這樣,我拿到了100塊大洋。
父親過世之后,家里沒有了收入來源。所以,第二個星期我又去了段祺瑞的府上,但他沒有再與我下棋。不過那以后他答應過的學費還是如期如數地給了我。
在父親去世的前三天,他把我們三兄弟叫到病床前。他把練字用的字帖交給了大哥,把小說給了二哥,交給我的是棋子。這也算是父親給我們的遺囑吧。之后,大哥做了官,二哥成為了文學家,而我成了一名棋手,完全如父親生前期待的一樣。
天才少年
我去過段祺瑞府好多次。段祺瑞下圍棋最得意的手法就是,打入對方,然后在對方的空中活上一小塊。他將這樣的下法比喻成"在公園里搭建小房子"。
那時,得到了日本支持的張作霖在滿洲建立了軍閥體系,一直在各處征戰,一會兒將勢力擴張到北京,一會兒又撤退回滿洲……但最后是日本在滿洲建立了偽"滿洲國"。
段祺瑞也是親日派的軍閥,但他看見日本在滿洲張牙舞爪的樣子,這樣說道:"搭建個小房子可以,但不能歸為己有。"在圍棋上,他采用的就是那樣的打入手段,這是我長大后才明白的——我認為他很了不起。
在我的親戚中,有一位名叫李律閣的有錢人,他給張作霖等親日派軍閥捐獻過很多錢。聽說有一次和張作霖打麻將,就故意輸掉了50萬大洋。作為回報,張作霖把北京郊外占地極大的南苑"處理"給了我的親戚。
后來,段祺瑞的地位保不住了,我每月的學費贊助也就沒有了。父親去世后,我們家一直靠變賣家產度日。后來我去了北京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里的"來今雨軒"下棋。由喜歡下棋的有錢人提供獎品,好多的棋手都去那里下棋。順便提一句,"今雨"是古語,意思是"親友"。
我連戰連勝,多次拿回了硯臺、花瓶之類的獎品——那時我還只有十一二歲。為此,我受到大家的鼓勵,有一家北京的報紙刊登了我的照片,報道了我下棋的事。后來在北京慢慢地大家都叫我"圍棋天才少年"。
那時,有一位林先生帶我去了日本人的俱樂部。以前我的祖父在福建省做鹽的買賣,和我們吳家一起合作的就是這個林家。林家是邪片戰爭時的忠臣林則徐的同族。那個林家的人看見我們家的沒落景象,就帶我去了日本人的俱樂部。
在那里我見到了一位名叫山崎有民的日本人,他在北京經營和美術有關的生意——這成為了我日后留學日本的一個契機。
日本人俱樂部
中國圍棋在清朝末期到中華民國初期是最差的時候。清朝末期有一位名叫汪云峰的國手——國手也就是日本的名人——但我認為汪云峰的棋力比起他的前任國手周小松要差二子。國家處于戰亂中,根本不是下棋的年代。那樣的年代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但在我的少年時代,因為有喜歡下圍棋的段祺瑞,還有我那有錢的親戚李律閣也經常幫助顧水如先生等人,圍棋環境勉強說得過去。顧水如有留學日本的經歷,那時他和喜多文子下過一盤受二子棋,結果輸了。輸給女棋手很沒有面子,據說輸棋后顧水如一下子揮霍掉了他在日本一年的生活費。不管怎么說,在當時的中國,光靠圍棋是無法生存的。
那樣的大背景下,我在日本人俱樂部和一位日本初段下了一盤棋。那是1926年,我12歲的時候。那盤棋開局的時候我中了對方的圈套,一直是苦戰。但進入中盤后我吃掉了對方一塊棋,最后我贏了6目。在觀戰者中就有山崎有民先生。
山崎先生在觀看了我的對局之后,在遠在日本的大棋士瀨越憲作寫了封信,告訴他中國有一位天才少年。瀨越老師1919年因為圍棋交流來過中國,在中國的日本人都知道他。在他們兩人之間,開始了關于把我送往日本留學的話題。
1926的夏天,職業棋手巖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來到中國。我和巖本薰下了兩盤受三子棋,結果我都贏了。下了一盤受二子棋,我輸了兩目。和小杉的受二子棋,我贏了。這些對局是為了考察我的棋力的吧。不久之后,在瀨越老師和山崎先生之間,有關我去日本的事情進入了具體商榷的階段。
當時,盡管家里入不敷出,但母親也沒有回福建老家的意思,因為已經從祖父那里分得過家產了。臺灣的親戚勸我母親說,如果能去日本應該盡力爭取。但是在國內的中國親戚卻對我的東渡扶桑持強烈反對的態度——當時中國和日本的緊張關系由此可見一斑。
加入日本國籍
加入日本國籍是1936年的事。
如果我一直保持中國國籍在日本繼續圍棋修業的話,終歸怕有所不便。為此,山崎有民先生就勸我加入日本國籍。山崎先生是在北京的美術商,他為我來日本費盡周折和心血。因為中日關系越來越壞,后來山崎先生也回到了日本。
但是,加入日本國籍的手續非常麻煩,花了三年的時間。加入日本國籍要有各種條件,例如要在日本居住五年以上,要有穩定的生活等等。但其中最困難的其實還是要脫離中國的國籍。
當時,因為日本建立了偽"滿洲國",實際是侵略了中國,所以日本對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來說是敵國。
去了好多次在東京的中國領事館,但總是要被問到為什么要加入敵國國籍,盡管遞交了申請,但總是遭到譏笑。
關于加入日本國籍的問題,瀨越老師也很煩惱。老師他既不阻止,也不贊成,只是一直沉默。所以我去找了外交官清水薰三先生商量。清水是中國通。清水先生找了中國的外交部,跟他們說:"你們即使留住吳清源的國籍也沒有用。"由此說服了他們,使得我終于脫離了中國國籍。
在日本的中國人,被蔑稱為"支那人",受到歧視,也有人受到過實際的威脅,因此,我對自身的安全也很擔心。母親和大哥都勸我回中國,或者去哪個學校上學。但是一邊下棋一邊讀書是行不通的,再說我還要養活一家人。最后我決定一個人加入日本國籍,選擇了留在日本。
之后,我改名為"吳泉"。我的正式名字叫"泉","清源"只是字。"吳泉"采用了半訓半音的讀法。因為一直關照我的政治家望月圭介先生對我說:"不能忘記中國。"所以,采用了中文名和日本名各半的讀法。
盡管改名為"吳泉",但大家總不太習慣,結果,1940年又將名字再改回到"吳清源"。
國籍
出生于中國的我,到了日本后的頭八年里,都還是中國國籍。后來隨著戰爭的進一步升級,我加入了日本國籍,一直到來戰后。
到了1946年,突然有一天,一些在日華僑到我家,并且拉著我去了我所住的杉并區的派出所。他們強迫我放棄日本的國籍。因為他們是讓我等在另一個房間里,所以他們是怎么具體操作的我一點都不知道。后來,他們交給了我一本中國的臨時護照。
當時正好是我和橋本宇太郎先生的第一次十番棋開始的時候。第一局我輸了后,那些華僑又來了,說"輸得這么難看,像你這樣的人要了也是沒用的",結果他們又把臨時護照從我手上拿走了。
后來,拿到正式護照已經是1949年以后了。那一年,中國的國民黨在內戰中戰敗,去了臺灣。我去了在橫濱的中華民國領事館辦手續,終于拿到了護照。在此之前,我三年沒有國籍。
妻子和我一樣在1946年失去了日本國籍,實際上一直也處于無國籍的狀態。而我們是1952年才發現這個情況的。當時正好剛贏了和藤澤庫之助先生的十番棋,就收到了臺灣來的邀請函。
妻子去申請護照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竟然是沒有國籍的,便一邊找律師商量,一邊辦手續,終于又恢復了日本國籍。失去日本國籍的真相是,1946年那些華僑沖到派出所,杉并區派出所的工作人員對他們說:"不是本人的話,是不能辦理退國籍手續的。"對此,華僑們怒吼道:"戰敗國的國民說什么呢!"然后就強詞奪理地將我和我妻子的日本國籍都退掉了——那是日本剛剛戰敗后十分混亂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拿到了護照,決定去臺灣。這時周圍有人開始擔心我會不會是一去不復返,不再回日本了。因為在戰時,加入日本國籍的我是曾被人貼出了懸賞告示的,所以這次如果去臺灣,很有可能會和我算舊賬。
在東京舉行了餞別會,作家川端康成先生和村松逍風先生都來了。席間,川端先生還對我說:"吳君,還是不要卷入政治的好。"看得出他很為我擔心。
再加入日本國籍
我于1979年再次加入了日本國籍,時年65歲。戰前,從中國國籍轉為日本國籍,是因為當時是戰爭年代,受形勢逼迫不得已。再次加入日本籍,較之我自己,更多的是考慮到孩子。
小兒子昌樹在考高中的時候,碰上了這樣的事情——在考場里只有小兒子一個人被叫到一邊,不和大家排一個隊。具體的原因不知道,但估計是國籍的關系才會這樣吧。這件事對小兒子的打擊很大。
我和妻子都為孩子的將來著想。在找工作的時候,可以想像如果沒有日本國籍,情況會更糟糕。所以我們決定再次加入日本國籍,這也是小兒子的希望。
但是,要說再加入日本國籍,并不是馬上就能被認可的。日本是不允許雙重國籍的,如果我沒有退出中國臺灣籍的證明就拿不到日本國籍。為這事,我還去了原法務大臣稻葉修先生那里去找他幫忙。因為這個手續十分麻煩,花費的時間相當長,所以我連母親的葬禮也沒有去。
國籍問題解決了,小兒子從早稻田畢業后,在"日本電氣"工作。長子信樹慶應大學中途退學后,進了侗朋大學,立志成為音樂家。女兒佳澄從成蹊大學畢業后教初學圍棋的啟蒙班。
撫養孩子長大都是交給妻子費心的,因為我受的是中國四書五經的教育,所以對日本的教育一竅不通。圍棋已經牽扯了我全部的精力,甚至連教孩子們學棋的時間也沒有。甚至有孩子說:"非常想到父親的房間里去,那是個特別的房間。"
大哥在我母親去世后去了美國,因為大哥的三個孩子都在美國。大哥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學的是物理學,小兒子成為時裝設計師。大兒子在航空宇宙局(NASA)工作,后來因為NASA縮減了規模,改學了農業,聽說和生物有關。
大哥最后是在美國去世的。我和大哥的孩子們一直有圣誕賀卡的來往。
摘自《中的精神:吳清源自傳》 中信出版社2003年9月版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吳清源 圍棋 去世 昭和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