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關注PMI回落之外的積極變化
觀察經濟指標,既要看現狀,還要看趨勢。雖然匯豐公布的中國8月份制造業PMI數據有所回落,但制造業內部分化加快,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結構調整不斷優化。這些積極變化反映了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中亮點很多、潛力很大,反映了我國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正在取得新進展。
本期“經濟日報 中央電視臺聯席評論”話題——關注PMI回落之外的積極變化。
匯豐公布的中國8月份制造業PMI初值出爐,數據回落至50.3,創下幾個月來的新低。聯系到近期投資增速持續回落,不少投資者對經濟前景憂慮了起來。
PMI是一項描述經濟景氣程度的重要指標。匯豐制造業PMI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制造業企業尤其是小微制造企業面臨著不小的生產經營壓力。但也要看到,8月份匯豐制造業PMI仍在榮枯線以上,表明經濟向好趨勢未改,只是勢頭減了。更應看到,PMI回落外還有不少值得關注的積極變化。
比如,制造業內部分化加快。今年以來,高技術產業發展較快,高鐵等大型成套設備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特別是在東部地區,一些新興制造業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不止于此,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工業機器人的普及推廣程度超出想象。
又如,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網絡購物較為明顯。據統計,今年1月至7月份,我國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2167億元,同比增速高達55.2%。
再比如,結構調整不斷優化。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增長貢獻比例不斷回升,內需對GDP的貢獻已超過100%;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繼續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也在加大,增速快于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速;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環境明顯改善。
這些變化之所以值得關注,在于它們反映了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中亮點很多、潛力很大,只要措施得力,完全可以將其轉化為新的生產力;在于它們反映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正在取得新進展。從多年的經驗看,結構問題十分重要。過去30多年我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其肇因大都同投資與消費、外需與內需、三次產業之間的結構性失衡相關。結構優化了,質量和效益就能提高,包括制造業等在內的各行各業就有了長期向好的基礎。
觀察經濟指標,既要看現狀,還要看趨勢。如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轉入新常態,主要依靠廉價資源要素投入來拉動增長的日子已經走到了盡頭,勞動力等傳統優勢的減弱勢必帶來傳統產業收縮和相應投資的減少,而新的產業正在加快孕育。在這個階段,一些以落后產能為主業的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自然會大一些,PMI波動也自然會大一些。隨著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到位,存量資產逐步盤活,新興產業逐漸做大,整個行業的景氣水平也就會穩步提升。
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見禍于未萌。我們在堅定信心的同時也應正視,當前我國企業仍面臨市場、成本、資金等多重壓力。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小型企業財務費用增長高達20%多,企業對資金周轉困難、融資成本上升反映強烈。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這些情況,堅持底線思維,更加注重定向調控,努力減輕企業負擔,降低融資成本,著力改善實體經濟發展環境,增強市場信心,促進經濟在新常態下持續平穩發展。
編輯:羅韋
關鍵詞:制造業 經濟 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