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公益產品”的可持續之道

———兩家公益機構的創新案例

2014年08月27日 11:20 | 來源:顧磊
分享到: 

C2014-08-26zx1001_P_1_391_507_1025_916

 

  “公益項目是有周期的,有的周期是一年,有的達數年,但總有結束的時候。如果這個項目能持續滿足各方需求,為什么它要結束?如果它不結束,它要以何種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呢?”8月21日,北京市社會組織孵化中心舉行的“社·創·新思維‘風暴周’”活動上,“國內公益項目可持續化轉型案例分享”分論壇環節中,主持人拋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

  來自中國扶貧基金會、益云(公益互聯網)社會創新中心(簡稱“益云”)等機構的負責人分享了各自的公益產品案例。這些案例呼應了主持人提出的問題:既然有需求,就要持續提供公益產品。而“公益產品”的概念,背后蘊含著公益市場化的邏輯。它不再局限于傳統慈善模式,而是試圖滿足包括捐贈者、受益者在內的各方需求,提供更豐富的體驗和服務,像市場經濟中的商品一樣有著精準的定位。

  “愛心包裹”:從項目走向產品

  “愛心包裹”項目誕生于2009年。該項目通過動員社會力量捐購的形式,關愛貧困地區及災區小學生。根據受益對象需求的不同,“愛心包裹”有數類,如文具包、美術包、體育包、音樂包和溫暖包等。

  中國扶貧基金會項目官員顏志濤介紹,這些“愛心包裹”中的物品種類和數量,來自對受益對象需求的扎實調研。

  項目運作初期,中國扶貧基金會與中國郵政系統合作,遍布在全國各地的3.6萬個郵政服務點成為“愛心包裹”項目的宣傳渠道,每年會有數萬名志愿者在各個郵政服務點對公眾開展募捐活動。

  隨后,依托互聯網技術,中國扶貧基金會開發了17種捐贈方式。也就是說,公眾既可以去郵局購買“愛心包裹”,又可以坐在家里點開手機進行捐贈。

  在項目運營體系中,“愛心包裹”項目逐漸向公益產品過渡,中國扶貧基金會力圖讓項目操作變得標準化、流程化,吸引捐款。比如,捐贈人可隨時在網上查詢善款去向,他們還會收到扶貧基金會開具的捐贈票據與證書,同時,收到受助孩子寄來的“回音卡”,這種“一對一”的幫扶模式很受捐贈人歡迎。

  來自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愛心包裹”項目運作5年,吸收捐款額度達3.2億元,其中,個人捐贈占比達91.6%,共有273萬名貧困地區學生受益。項目的品牌度也得到了提升,2011年,中國扶貧基金會曾委托專門機構進行調查,該項目在全國的公眾知曉率達到35.7%。

  除了讓貧困地區學生受益,中國扶貧基金會依托“愛心包裹”進行產品開發,讓捐贈者獲得更多體驗。項目也從早期的“不直接接觸公眾”逐漸轉為“直接接觸公眾”。

  “善行者”徒步募捐公益活動就是一個典型產品,公眾通過參與50公里、100公里徒步越野活動,幫助“愛心包裹”等公益產品募款,該活動十分火爆,吸引了1000多個隊伍報名,最終只能通過抽簽的方式選出400多支隊伍參加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公眾既捐款,又獲得徒步越野的樂趣,體驗十分豐富。

  顏志濤介紹,“愛心包裹”項目作為一個公益產品,逐漸實現了“從渠道向平臺發展”。他說:“以前更多依賴行政渠道與第三方資源,現在變成基金會自己主導,我們將依據項目開發更多活動,比如最近流行的‘冰桶’募捐,完全可以吸引更多捐款。”

  在吸引公眾參與方面,未來還有很多可以開發的募捐方式,比如“月捐”、“移動互聯網募捐”等。

  “公益產品是一定要面向市場的,面向服務對象,注重參與者的體驗,而公益項目不一定這樣,它可能只需要對捐贈人負責。這就是兩者的區別。”顏志濤說。

  益云地圖:尋找真實的需求

  今年的魯甸地震救援階段,來自互聯網的益云救災地圖引起廣泛關注,地圖上的消息格式統一,還附有信息來源、具體地點和需求內容以及是否經過核實、由誰核實等情況。這張地圖的制作者是公益技術支持機構益云。地圖是開放的,任何人、任何公益組織都可以通過益云地圖平臺發布數據。

  較之“愛心包裹”項目,益云地圖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公益產品,它面向的是公益領域的數據管理需求。益云這家機構的定位是“社會企業”,通過互聯網產品做公益。

  2010年,益云成立時考慮到公益領域每年有大量數據產生,但均以統計數據的形式出現,不能實時更新。此外,公眾更喜歡讀圖的方式。于是,機構打算制作一張互聯網的公益地圖,這便是益云地圖的由來。

  “調研結果顯示,公益機構在志愿者管理系統、投票表決、信息披露等方面均有數據服務的需求。”益云產品運營官員王琳琳說。

  最開始,益云與自然之友合作,為后者的“我為城市量體溫”環保項目開發了一張地圖,但這張地圖并不盡如人意。除了頁面看起來粗糙外,還缺少互聯網產品該有的互動性與參與性。

  2013年,雅安地震發生后,益云嘗試著制作了一張救災地圖,可在上面發布災區需求、物資分類、問題解決程度等信息,避免物資重復發放。

  “從使用效果的反饋來看,主要用戶只有一類:災區的救援隊伍。他們唯一的要求是數據簡單明了。”王琳琳說。

  通過總結,益云救災地圖上發布的數據越來越規范,包括地理位置、受災情況、援助需求、對接人員等信息,這些信息均經過核實才予以發布,對救援隊伍的幫助很大,數據簡潔明了,可以用EXCEL軟件上傳和下載。

  實際上,益云地圖的完善過程是通過“吵架”得來的。產品上線后,益云會建立由地圖使用者構成的QQ群與微信群,征集他們的意見,逐步改善產品。益云地圖產品的數次變化正是來自使用者的中肯意見。

  在益云的網站上,已出現了多種類的公益地圖。公眾關注度較高的地圖產品,會排列在益云網站的首頁。益云地圖的代碼可嵌入網頁,在其他網站的網頁上顯示,減少了益云工作人員的開發量。同時,使用者可以在“個人中心”查看自己的任何操作,包括地圖數據分析,管理自己的數據。

  在未來,益云公益地圖的用途將更加豐富,人們可以通過它實現多種可能,比如查找公益信息、參加公益活動、捐款、對公益機構進行監督等。

  “一個好的公益項目要求設計者從一開始就要盡可能進行完美的設計,在實施過程中,一點點設計上的瑕疵就可能產生重要難題。而互聯網公益產品的優勢在于,我們可以將其放在網上,通過公眾的參與和使用,逐步完善它。這就是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王琳琳說。

 

編輯:曾珂

關鍵詞:公益項目 愛心包裹 益云地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