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全國政協專題調研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全國政協“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專題調研報道
用“有形的手”激活“無形的手”
“由于人員編制有限,我縣缺乏鄉鎮文化站、農(牧)家書屋服務管理人員,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也青黃不接。調研組能不能建議國家增加一些文化工作人員的編制,解決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問題?”7日,全國政協“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專題調研組到達青海省貴德縣時,副縣長徐林峰這樣表示。
編制問題在調研組到達青海省祁連縣、海北州時都被頻頻提及,由編制造成的文化人才缺失的問題已經成為困擾青海各縣文化部門的大問題。
“我不否認基層文化部門人員緊缺,但在國家大力推進縮減機構、壓縮編制的大背景下,要求國家增加編制無疑與國家政策相悖。與其寄希望于編制制度的松動,不如來思考一下,是否有別的解決辦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公共經濟研究會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韓康直言不諱。
“我同意韓委員的意見,其實,政府不是什么事都需要自己做,很多公共文化服務都可以外包出去,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這樣就可以繞開編制這一障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所兼政策所所長、副研究員方德運表示。
在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宣傳部長張皎看來,目前公共文化方面的財政投入仍處于較低水平,同時,已經投入的公共文化設施利用率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隊伍建設滯后,應在繼續完善與財力水平相適應的公用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的同時,轉變思維方式,更多地采用政府采購、項目補助、定向資助等方式,著力在調動相關社會資源、各級各類文化團體以及專業骨干的積極性。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雖然帶有一定公益性,但同樣可以通過市場機制進行激勵。政府通過政策和資金進行引導,發揮帶頭人的作用,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和產業資本進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用‘有形的手’調動‘無形的手’,完全可以小投入帶來大產出。”張皎說。
其實,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已經用自己的探索證明了這一路徑的可行性?;ブh始終堅持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開發的原則,通過爭取項目和招商引資,加大公共文化事業的投資力度,把扶持培育文化產業作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培育了三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扶植成立了一批文化產業公司,2013年,全縣文化產業總產值達1.24億元,同比增長10%,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到GDP比例的4%。
“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需要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尋找公共文化服務的內生動力,進行內涵式發展。要讓群眾成為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更要讓群眾成為最大最直接參與者。”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卞晉平表示。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文化 公共 服務 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