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對河流污染應嚴防死守
水是生命之源,可近年來水資源遭污染的事件屢見不鮮。更讓人揪心的是,個別地方盡管進行了全力排查,卻很難找到污染源。此類不確定性若不抓緊解決,不僅相關應急處置機制難以高效運作,群眾也容易產生“草木皆兵”的恐慌情緒。
應該看到,我國的水污染防治機制仍有許多不足,呈現出碎片化管理結構,有些地方不出事則罷,出了事只能應付了之。為什么難以查出污染源呢?除了存在一些操作層面的難題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某些污染源被局部利益所袒護和掩蓋。
大江大河奔流不息,如果只顧及自己轄區或者短時期利益,很難完全杜絕相關問題。既然歷次的洪峰我們都能戰勝,如果能夠借鑒相關經驗,像防洪一樣嚴防水污染,也一定能取得明顯成效。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這就需要同心協力、上下聯動。要建立科學有效統一的監管體系及應對機制,強化生態保護在水資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從根本上消除地方保護主義行為。要多用經濟手段予以調控,可通過生態補償進行鼓勵,持久開展“保護母親河”等活動,組織沿江省份嚴防死守,把源頭控制放在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位置,堅決依法關停轄區污染源,確保水環境良好和安全。
編輯:羅韋
關鍵詞:污染 嚴防死守 河流 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