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勞動光榮”,期待職教給力
一邊是大學畢業生感嘆“工資抵不過建筑工人”,一邊是“月薪上萬的鉗工”“收費高昂的管道工”;一邊是有人“找不到活”,一邊是許多企業“招不到工”。五一勞動節將近,全國總工會等四部委聯合啟動尋找“最美一線工人”活動,在期待改革釋放勞動力量的同時,需要我們重新認識“勞動者價值”,更需要思考如何實現“勞動光榮”。
正如人們所言,造成就業難和技工荒矛盾的一個根本原因,在于我們當下的高等教育結構和產業結構之間出現嚴重脫節。本科教育占絕對主體地位,高等職業教育嚴重不足,結果是側重理論知識的本科人才供大于求,側重職業技能的實用人才供不應求。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轉型,技術型人才匱乏的現象更加突出。
日前,有教育部負責人透露要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的方向,著重培養工程師、高級技工、高素質勞動者。應該說,這是客觀就業形勢所迫,更是適應中國轉型發展的正確戰略選擇。從國內看,當前的職業技術教育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以中專和高職為主體的職業技術教育,在教育體系中地位低,存在著脫離企業實踐、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式落后、職業資格準入形同虛設、缺乏法律法規保障等諸多問題。不少學校甚至淪為倒賣廉價勞動力的“黑中介”,這樣的職業教育怎么能夠提供高素質的職業技術人才?
很多市場經濟成熟尤其是實體經濟強大的國家,對職業教育高度重視,從政府層面到社會層面都有高度認同,乃至形成了一種以接受職業教育、成為技術工人為榮的價值觀念,而其職業教育在教育結構中占的比重往往很大。如德國,職業教育從高中階段就開始實施,這一階段的職教與普教在校生的比重分別是78%和22%。“德國制造”名揚全球,受過良好教育的技術工人居功至偉。德國對職業教育非常重視,學生接受職業教育,不僅不交學費, 每月還可得到由企業提供的生活津貼及法定社會保險。
在對待職業教育和技術工人的態度上,我們國家里,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還有不小的偏見,認為上職校就是沒出息,當工人就是沒地位。究其原因,一是受傳統觀念影響。中國歷史上就有皇、官、士、農、工、商的社會等級排序。工人,即使是能工巧匠,即使是發明家,也沒多大地位和聲望。今天,貶低工商的教育糟粕雖然已被時代淘汰,但仍然在教育領域中變相存在。二是受現實功利影響。即使出現了“高薪技工”,但產業工人無論是在社會地位、勞資報酬、權益保護、甚至是技能的社會認證方面,還是處于弱勢。
培以厚土,方能廣植良材。產業結構升級,經濟增速換擋,催逼著高等教育的根本轉變,也需要全社會從陳舊落后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中解放出來,重新認識勞動者的價值。觀念更新了,教育結構和產業結構的雙重革命自然會降臨。
(作者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教育 勞動光榮 期待 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