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對余額寶們應該警惕什么?
近日有關是否該取消余額寶的爭論異常熱鬧。余額寶等貨幣基金通過互聯網吸納資金,然后以協議存款形式將資金存入銀行,使小額資金獲得超過6%的年化收益率,受到了不少中小投資者追捧。但有人指出,余額寶們抬高了最終貸款客戶的成本,而這一成本最終將轉嫁到企業和每個人身上;余額寶們是趴在銀行身上的“吸 血鬼”,是“金融寄生蟲”,沒有經過經營風險便獲得暴利。
這些質疑看似有些道理,但是也要看到余額寶們的出現,促進了傳統金融體系和模式的改革,事實上推動了存款利率市場化。此外,通過互聯網聚合公眾資金,為中小投資者提供相對簡單、可靠的投資平臺,更好地維護了中小投資者利益,更好地促進了資金的優化配置。
事實上,余額寶的出現不一定會抬高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貸款的成本主要取決于市場中資金的供需狀況,而不是融資成本。而余額寶們吸納的資金基本上都回到 了銀行體系,本質上并沒有減少銀行存款。資金供給給定的情況下,市場資金需求旺盛時貸款利率較高;反之利率較低。如果市場資金需求不旺,貸款利率下行,余 額寶們的收益也會隨之下降。換言之,是市場利率推高了余額寶收益,而非余額寶抬高市場利率。
不可否認,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和銀行資金成本的上升,的確會加大銀行業的經營難度和風險,但這是銀行自身和監管機構的職責。銀行業本質上就是管理風險、為風險定價的行業,這既包括對客戶風險的定價,也包括對自身資金成本的合理定價。
當然,對余額寶們我們也不能毫無警惕。近些年互聯網巨頭加緊布局移動支付系統,在通道上形成了巨大優勢。他們會不會濫用自身通道優勢和良好的信用?如果 余額寶們聚合了過量資金,擁有了過大的談判籌碼,部分資金短缺的銀行可能喪失理性定價的能力。一旦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銀行系統的風險會 驟然增加。此外,部分貨幣基金規模過大也會增加贖回風險。一旦投資者爭相贖回,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將無力應對。
互聯網金融作為銀行業的“攪局者”出現并不可怕,它將促進銀行業的變革和轉型。但如何提防一些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形成相對壟斷的格局,也是個不能不思考的問題。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資金 余額 銀行 成本 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