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經濟“換擋”動力何來
“減速換擋期”的經濟,要重視從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入手,把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更高效率、更高效益的經濟增長
臨近兩會,經濟工作又成熱點話題。放眼2014年,實現高效率的經濟增長有許多有利條件。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態勢逐步增強,外部需求環境趨于改善。從國內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將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推進新型城鎮化,城市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的投資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服務消費加快成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人力資本條件持續改善,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這些都將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也要看到,經濟的下行壓力依然不小。受新興發展中國家的追趕競爭,我們的出口增長面臨挑戰。而隨著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嚴重,依靠低成本和產能擴張支撐經濟增長的動力減弱,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動力尚在孕育形成之中。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債務、影子銀行、房地產等潛在風險相互交織、相互影響,資源環境約束仍在強化。
2014年經濟要繼續向好,最核心的是要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統籌協調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平衡好宏觀調控、調整結構與深化改革關系,促成經濟增長動力機制的轉變。經濟增長動力機制轉換了,即使增速降為中高速,也能維持企業的盈利水平和政府財政收入的較快增長,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穩增長,要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擴大營改增試點行業,加大對改善民生、節能環保、技術創新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地方性債務管理。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調結構,要推進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結構調整和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企業創新的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有效化解過剩產能,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促進信息、醫療、教育、養老等服務業發展。
促改革,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進一步簡政放權,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加快推動壟斷行業改革,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營造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平等使用創新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
從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入手,把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重點,增強合力,如此,實現更高效率、更高效益的經濟增長。
(作者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編輯:羅韋
關鍵詞:經濟 動力